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圖為鄭文書部長(右一)慰問大稼鄉俾嗟村老黨員、老村干張永貴
山路蜿蜒,險峻的公路不時讓車上的人倒吸一口冷氣。遠處的山寨靜謐盎然,偶爾響起的聲聲鞭炮讓人感覺,2013年的春節已經臨近了。
經過四個小時的顛簸,一行人終于來到距離縣城90公里的大稼鄉俾嗟村,這里是黎平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鄭文書開展“講訪幫促”活動聯系村,也是縣委組織部的定點幫扶村。
俾嗟村是一個典型的苗寨,有7個自然寨,9個村民小組,219戶,1240人,寨子均散落在當地人稱為“高沙”的大山深處,高懸的吊腳樓,陡峭的山勢,沿山而上狹小的梯田,美麗的風景里也顯露著苗家人艱苦的生活條件。
在村委會駐地俾嗟寨,一塊僅有的平地擠滿了男女老少,俾嗟村黨支部書記潘家美和村委主任楊勝和熱情地迎上來,握住鄭文書部長的手說:“一路辛苦了,路雖然不好走,但還是盼你們多來俾嗟村。”
“前次交通、水利、移民、財政、發改、農業部門準備來談具體幫扶項目的事情,這幾個部門都來了沒有?”寒暄過后,鄭文書部長急切地問村支書。
“都來了,都到現場去看了。”潘家美支書高興地說。
“落實就好,前次我們慰問老黨員,這次先到老村干家走走,年關了,黨委政府不能忘記他們。”
在前往老村干張永貴家中,腳下是剛剛竣工的硬化水泥道路,頭上是一盞盞明亮的路燈,潘家美支書自豪地說:“感謝組織部的大力幫扶,我們村現在是全鄉唯一晚上走夜路不打電筒的村,和你們城里人一樣了。”
慰問老村干后,大家一路來到寨腳新落成的村委會樓上座談。冬日的苗寨,難見一天好太陽,屋里是亮堂的電燈,每人手上是一杯清茶。
“關鍵是要把各部門落實的項目實施好,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自信,我們俾嗟村同步小康社會的美景就能實現。”鄭文書部長深情地說。
“我們去年實施的項目很順利。”潘家美支書激動地列出了俾嗟村一張項目清單。“完成100戶危房改造,完成4000米道路硬化,完成500米巖山公路,啟動30萬元人畜飲水工程……總共搞了12項,群眾很滿意。”
“各部門的幫扶力量是有限的,你們要量力而行,要結合實際來做,不要貪大、心急,傷了群眾。”得知部分項目還存在資金缺口時,鄭文書部長有些擔憂。
“我們不急,去年有群眾響應搞金銀花項目,村里壓下來了,因為交通不便,影響銷路。”村主任楊勝和插話道。
鄭文書部長仔細翻閱俾嗟村“兩委”今年“強村”計劃說:“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中央和省州的惠農政策越來越明顯,我們俾嗟村雖然人多地少,基礎設施滯后,通路不通車,但我們要看到機遇所在,國家在政策、資金、項目上都對我們貧困村傾斜,特別是今年剛剛閉幕的全省‘兩會’上,陳敏爾省長在報告中提出的‘構建六大體系’和重點辦好2013年十件民生實事,這是我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正能量,也是俾嗟村跨越貧困邁出大山的正能量。現在形勢逼人,慢不得,更等不起。幫扶有限,但我們機遇無限、信心無限……”
“嘩……”鄭文書部長一番激情鼓動,全場掌聲一片。
在活躍的氣氛中,大家推心置腹聊開了,談問題知不足,談舉措話增收,座談會不知不覺進行了一個多小時。
“我們村兩條1000米水渠項目落實了沒有?開春后50畝田正等水喝呢。”潘家美支書拉住了鄉長楊秀智。
“縣里已經定下來了,全縣今年春共實施19個水渠項目,我們俾嗟村就有2個工程點。這個春節,你就放心喝酒啦。”楊秀智鄉長的輕松調侃,引來場內一陣笑聲。
“講訪幫促活動開展以來,鄭部長就三次來到俾嗟村,給我們講精神、出主意、找項目,很盼望鄭部長多來,多幫我們解決問題。”鄉黨委書記吳濤匯報了全鄉發展規劃后說。
“我們俾嗟到烏勒的11公里水泥硬化道路,群眾最急盼修通,希望今年能夠落實。”駐村干部石宏謙也急著站起來說。
鄭文書部長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幫扶指導和協調解決能力是有限的,關鍵還是你們自己努力才行。我們組織部門能夠解決的,及時解決;無法解決的,協調相關部門盡力解決。有困難,共同面對;有希望,共同努力爭取。一句話,干成事,讓群眾滿意就是我們的標準。”
俾嗟,苗語的意思是放羊的山坡。春日里的俾嗟村,不僅僅放羊,更放出致富的產業,放出了春天的生機,放出了小康社會的奮進鼓點。(陸再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