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山南,說起來都知道是藏文化的搖籃。第一部經書,第一座農田,第一座宮殿,還有,第一個贊普。
眾所周知的松贊干布,已經是吐蕃王朝第32位贊普。吐蕃王朝興起于山南的雅礱部落——這里有一條和緩的河流雅礱河,萬千年來沖刷出肥沃的河谷。相對更濕潤的氣候,使得山南盡管海拔只比拉薩低100米,也更為適合人類居住。山南出土的磨制石器和玉器,證明這里在新石器時期便有人類活動的痕跡。
難怪,在山南有著著名的"猴子洞"——羅剎女與神猴結合,產下藏族始祖的所在地。從人類學角度,恰好說明了藏人集體無意識中流傳下的信息:藏族起源于山南。
汽車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奔馳。兩邊掠過光禿禿的山,以及蔚藍到肅穆的藍天。莊嚴、亙古,與之相伴的是荒蕪和滄桑。這是岡底斯山脈,連綿不絕。拿出手機拍攝,即使菜鳥也能拍下令人震懾的場面。
可這是時間流逝,斗轉星移后的山南。在松贊干布建都拉薩之前,吐蕃王朝的歷代王一直安居于山南,直到赤松德贊年間,文獻中仍有贊普、貴族們在山南狩獵的紀錄,可以想見,那里曾經水草繁茂、密林遮天,適合畜牧,也適合野獸自由出沒。
公元前2世紀初葉,第一代藏王誕生。《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載,有12個牧人正在雅礱河谷放牧,卻看到一位天子冉冉從天上下降。詢問之,說是上天之子,名聶赤贊普,下降來做人間的王。于是這12位牧民以肩為輿,架起他登上寶座,至此奉他為王。在藏語中,聶意為脖子,赤是寶座,贊普是英武之主。因此,聶赤贊普的名號,正描述了12牧人用肩膀扛他登座的場景。
這是吐蕃王朝的第一代王,從他之后,"贊普"稱號便傳承下來。有意思的是,在聶赤贊普死后,有人親眼看見他從墳墓復活,升回天界--怎樣?整個故事有沒有熟悉的感覺(耶酥復活)?或許全人類的集體無意識中,都藏著類似的東西吧。
之所以這樣費力介紹聶赤贊普,是因為這次我要去探尋的大唐公主足跡第一站,就是聶赤贊普所興建的、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

神秘而輝煌
傳說和歷史,或者真實的大唐公主
解釋一下"公主足跡"。
祖父是歷史教師,因此小時候就從他書柜扒拉了不少歷史書籍來看。印象最深的,是一冊通俗版通史的封面上,畫著一個盛裝的古代女子,與一位貂帽衣裘的偉岸男子執手相看,兩人背后各有一堆隨從恭敬站立。看了內文才知道,那是文成公主和親的故事。
那年我大概才11歲,還在看《格林童話》的年齡。自然而然的,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也就成為我心目中童話般的happy ending,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然而,隨著我漸漸長大,我知道了尺尊公主,知道文成公主被她排擠,也知道了政治婚姻中愛情是幾乎不可能的事,也知道了松贊干布不過30出頭便英年早逝,而文成公主孤獨地在西藏又生活了將近四十年……
我越來越強烈地想要知道,擺脫開史書中和親公主的身份,擺脫開那些為藏地帶來文明、帶來種子和技術的絢爛光環,作為一個女人的文成公主自己,是怎樣的?
于是,趁著在拉薩工作的這半年,我開始探尋文成公主的足跡。
也許你知道,拉薩的布達拉宮有文成公主的塑像,但你或許卻并不知道,在紅宮建成之前,文成公主抵達西藏后,居住的第一站不是拉薩,而是山南。
雍布拉康,就是她曾居住過的宮殿。
從澤當縣城出發,大概開出10公里左右,一座位于山頂的宮殿就醒目地闖入我們的視線。
和許多藏式建筑一樣,它有著雪白的外墻,紅色柳枝堆成的女墻,最高的碉樓頂上,金頂正在陽光下閃耀。在藏地,藍灰、紫青等曖昧色是"弱"的,強烈的純色最能帶給人震撼的視覺沖擊。

斑斕的信仰
目測了一下,山并不高,大約100米左右(后來查資料說是150米)。但想到高原爬山,眼淚頓時就要流下來了。果然爬到頂上時,我已是氣喘吁吁,心跳猛烈得像要沖破胸口。
現在是淡季,人并不多,但宮殿腳下的煨桑爐仍在裊裊地冒著白煙。花2元買了一大把松柏枝、糌粑混合的"桑",倒進爐子,默默地祈請地方神祗幫忙,讓這一趟能安全平順。
接著,就抬腳踏上臺階,正式進入雍布拉康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