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郎德鎮多措并舉扎實加快同步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緊抓同步小康創建工作,雷山縣郎德鎮多措并舉、綜合推進,扎實加快同步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步伐,為構建“美麗郎德”保駕護航。
重制度,強隊伍,組織精干力量領航
雷山縣郎德鎮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的西北部。全鎮總面積73.7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23個村民小組,41個自然寨,總人口10533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全鎮總人口的98.8%。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雖然達到4680元,但地區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路網鋪設進度相對較慢,因此,必須加強領導,組織精干力量搶抓發展機遇,奮發趕超。
為保證同步全面小康社會各項工作部署落實到位,該鎮成立了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任常務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的郎德鎮同步全面小康創建領導小組。并抽調精干力量,結合縣下派的13名駐村幫扶干部組成了郎德鎮同步全面小康駐村幫扶工作組。
為確保實現全面小康目標,鎮黨委與各駐村幫扶干部簽訂責任狀,逐級進行任務分解;嚴肅紀律,落實雙周一調度工作制度,及時了解各村工作開展情況,解決駐村工作人員存在的困難。出臺《郎德鎮駐村干部管理辦法》,從駐村干部學習、出勤、經濟社會發展、綜治維穩、人口和計劃生育、安全生產、村兩委班子建設等方面對各駐村幫扶干部工作開展情況實行動態考核。
另外,根據省、州精神,要求各工作組因地制宜的制定小康創建活動具體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確定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發展思路、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高屋建瓴,明確了片區發展、整體推進、產業支撐、“環境立鎮、旅游強鎮”的同步全面小康創建方向。
褒創新,倡協作,“一戶一方案”起航
郎德鎮黨委明確要求各駐村干部在全面小康創建活動中,既加強橫向協作配合,又注重縱向協作配合,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充分調動自身聰明才智、專業特長幫助指導各村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同時,注重加強干部與群眾的協作配合。今年,雷山縣下派到郎德鎮的駐村干部,來自糧食辦、自來水公司等多個職能部門。他們充分發揮門路廣、腦子活的優勢,幫助郎德鎮各村備好春耕所需的輸水管、種子、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僅在春耕備耕工作中,駐村幫扶干部就幫助該鎮籌備化肥260噸、農藥7噸、農家肥4500噸。
各駐村干部結合各戶基本情況及發展意愿,以戶為單位制定同步全面小康社會創建方案,制定并填寫《郎德鎮同步小康農民純收入提升計劃表》,從國家補貼收入、自創收入兩方面嚴格落實“一戶一方案”創建機制。廣泛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幫扶活動,切實擴大“結對幫扶、到村到戶”覆蓋面,共同創建全面小康社會。
顧全局,抓重點,凝聚創建合力導航
全面增強創建工作的計劃性、整體性和協調性。立足全局,著眼鎮域經濟整體發展,科學布局。既緊跟省、州、縣同步創建步伐,又有條不紊的結合我鎮實情扭住經濟發展和文化教育兩塊“短板”,在堅持經濟發展第一要務的同時,更加重視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保障科技、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方面人、財、物力的投入,加快以農村水利及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更加關注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問題,加強社會管理創新,著力化解社會矛盾,加強社會風險評估,盡可能減少不和諧、不穩定因素,為全面小康創建營造良好的環境。
切實根據各村區位優勢、資源狀況,深化以茶葉、獼猴桃、黑毛豬、旅游為重點的產業發展。結合該鎮13個村發展現狀,明確南猛、上郎德、下郎德、報德、烏肖5個村為2013年重點小康創建村,集中精力,凝聚合力,有計劃、分批次促進全面小康創建工作。
促發展,出實招,狠抓行政效能護航
郎德鎮近年來依托郎德景區逐步開發,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各項事業不斷發展,但仍存在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等問題,較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準仍有一定差距。為扎實推進郎德鎮同步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該鎮確立了進一步拓展就業、創業、投資、社保、幫扶五大增收渠道,多手段多層次出實招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基礎設施方面,力爭在2013年完成郎望公路(郎德至南猛段),排荀、也公通組公路,固魯到南猛公路硬化;爭取啟動實施烏吉民、烏肖到報德的公路硬化,力爭70%以上行政村通水泥硬化公路;完成南猛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完成烏肖、烏流等村13條溝渠防滲工程;完成郎德加油站建設。
在景區開發方面,緊緊圍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奧運圣火傳遞最精美鄉村線路—郎德上寨,苗族木鼓舞之鄉—烏流,蘆笙舞之鄉—南猛等旅游資源,抓住建設“苗鄉十景”、“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等有利契機,實施游客服務中心、非遺展示中心、公廁、停車場建設;完成下郎德村風貌整治工程;啟動實施南統服務區場平工程和主大街建設。著力將郎德景區打造成為國家級旅游文化示范區,中國社區旅游的典范,國家5A級景區及匯集民族文化、生態旅游、休閑度假、養生體驗于一體的國際旅游目的地。
在普惠民生方面,繼續實施教育獎勵政策;充分發揮好“農家書屋”文化育人、便民利民功能;落實好國家各項惠民政策,及時兌現惠民資金,全力抓好農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在基層民主法制方面,通過發展農村經濟,提高全鎮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數;加強政策宣傳,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法律意識、民主意識,鼓勵引導村民自覺參與村級事務、村務公開等管理,促進依法管理村級事務,民主監督等法律程序和規定,深化基層組織建設。(全峰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