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原來凱里是一座山城,濱江道路系統建成后,清水江將成為凱里市真正意義上的“母親河”,整個道路系統以構建生態路和景觀路為目標,保持了清水江沿岸的原貌,為充分充分利用清水江沿岸的自然資源,把凱里建設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濱江城市奠定了基礎。”3月22日,濱江道路系統建設現場,凱里市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彭暉滿懷信心的對記者說道。
濱江道路系統系省級重點項目,是根據國家發改委二號文件,貫徹落實凱麻同城化的一個重大工程,總共由12條主干道組成,其中凱里城區有8條主次干道,凱里開發區有4條主次干道, 2010年8月啟動實施,總投資超過百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濱江道路系統將搭建25座橋梁,其中跨江大橋有12座,清水江風雨大橋是濱江道路系統中最大的橋,長387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風雨橋。此外,原凱里玻璃廠和原凱里電廠都將分別修建跨江大橋。這三座橋梁的修建,把原凱里玻璃廠和原凱里電廠作為一個片區連接起來,為打造凱里未來濱江新區奠定了奠定了基礎。
目前即將完工的有風雨橋、北出口大道、13號路、棉紡廠大道,整個濱江道路系統都是圍繞清水江打造的,改變了清水江繞城而過的歷史。
關于濱江大道的建設情況,彭暉指出,濱江大道是濱江道路系統的軸心,整個濱江道路系統圍繞濱江大道形成一個便捷的交通網絡。濱江大道沿清水江而建,便于欣賞到清水江沿岸的風光,它是凱麻同城七條東西向的大道中最具生態性、觀賞性和景觀性的一條路。濱江大道除了便捷的機動車道之外,還專門修了非機動車道,可以舉辦馬拉松、越野跑等活動。
對于記者普遍關注削峰填谷會不會破壞凱里的生態平衡的問題,彭暉的解釋打消了記者的疑慮。他指出,削峰填谷是貫徹國發二號文件的政策指示,響應省政府開發荒地、向山要地的制點,搶抓機遇,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因為凱里是山城,可供開發的用地少,如果過多的占用耕地,將引起耕地與建設用地的不平衡。而濱江大道的沿線主要是白砂石、土層薄,不適宜種植農作物。所以削峰填谷既可以有效運用土地,又可以緩解用地緊張,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同時城市的整體形象也得到提升。他還指出,削峰填谷可以使建設成本降低,節約公共財政支出,它是按照“誰開挖誰得地”的政策實施的,也就是說企業承擔了大部分的開挖費用,政府負擔一部分的費用。因此,開發成本大為降低。(楊小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