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月18日上午11時許,貴州省凱里市龍場鎮漁洞村甘巖組發生山體崩塌自然災害,5400余立方米土石從“天”而降,轉瞬間填塞河道,淹沒了數間工棚和三輛大卡車,經核實,有5人在災害中失蹤。截至19日11時,山體崩塌仍在持續,被困5人仍下落不明,大量石塊阻斷山下河流形成堰塞湖,國土資源部相關專家已趕到現場指導搶險。
鏡頭一:
18日中午12時30分,接到消息后,貴州凱里供電局迅速響應,及時成立搶險救災隊伍,該局局長、分管安全生產副局長及安監、生產、市郊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帶領工作人員奔赴受災現場,第一時間斷開了受災現場附近的電源,積極配合救援,快速打通救援通道,為救援提供可靠的電力保障,確保了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開展搶險救災中,我們必須時刻聽從政府的統一安排,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全力配合政府,配合現場救援,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證救援現場和臨時避險現場電力供應。”凱里供電局局長許良柱在搶險救災現場對應急搶險人員的要求。
鏡頭二:
下午13時分左右,凱里供電局根據救援現場情況,第一時間派出了一臺560千瓦應急發電應急發電車和搶修車輛,經過電力員工熟練操作,為隨后趕到的移動信號發射車、醫療救護車、新聞媒體轉播車、消防救援車等提供了救援用電。
截至目前,應急發電車和20輛搶修車50人的應急隊伍現場待命,全力配合政府開展救援,為搶險救災提供電力保障。
記者在現場采訪了堅守在救援現場搶修的凱里市郊供電局龍場供電所搶修班班長熊慶龍:“我們在這里已經是兩天兩夜了,不覺得累,就是到深夜時風吹起有些冷,但我們必須堅守在這個崗位,保障群眾用電安、確保現場救援順利進行。”
鏡頭三:
下午16時左右,根據政府統一安排和部署,該局積極配合,迅速組織青年服務隊對臨時搭建的救災帳篷安裝了臨時照明,現場布線、接線、安燈泡等忙得不亦樂乎,穿梭的人群眾就像是趕集一般,經過短時間的努力,一頂頂帳篷的照明燈亮了,保障了避險群眾的的日常生活用電,同時為現場救援隊伍、新聞媒體等人員提高了電力保障,救援的希望一步一個腳在向前推進。
對此,該局專門組織工作人員堅守臨時帳篷處,對用電線路和照明燈進行巡查,24小時值班制,確保群眾用上安全的放心的電,確保現場救援指揮隊伍、新聞媒體的臨時用電。
時間已經過去兩天,搶險救援緊張有序開展,現場的的應急發電車、電力搶修車、電力應急搶修隊伍堅守著自己的崗位,時刻聽候政府的統一指揮。
鏡頭四:
2月19日,由于石土方堵塞至使下方小溪流變成宴塞湖,通過相關專家的監測和分析,搶險救災指揮部決定先對形成的堰塞湖進行排水作業。
為及時將形成的宴塞湖中的積水抽出,17時30分左右,針對現場電源點的困難,凱里供電局積極配合通過應急發電車接通電源點,龍場供電所按照現場搶險指揮中心要求開始對抽水泵安裝輸電電纜,晚上20時第一臺20千瓦水泵完成了電源接入投運抽水,19日22時第二臺20千瓦水泵電源接通正常運行。2月20日上午7點30分至10點30分,為加快抽水進度,供電所人員在搶險現場成功對三臺7.5個千瓦水泵通電實施抽水。目前搶險指揮中心要求先將形成的宴塞湖水排空,下步搶險工作待專安組搶險方案出臺后實施。
據了解,19日下午,在救援現場,貴州省消防總隊救援人員利用生命探測儀對可能埋有5名被困人員的位置進行了探測,未發現生命跡象,發生崩塌的山體以及相連周邊山體仍存險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