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農業是百業之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劍河縣2013年緊緊圍繞促進農民持續快速增收這一核心任務,堅持以產業化提升農業、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鎮化帶動農村,加快“三化”興“三農”步伐。
興特色優結構。發展特色產業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所在。全縣上下在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穩定糧食總產的基礎上,繼續抓好“藥、林、漁、牧”四大特色農業產業。在“藥”方面,著重發展以鉤藤為重點的中藥材基地建設,建成鉤藤標準化核心示范基地500畝,推廣種植示范基地2萬畝,使全縣鉤藤面積達到8萬畝;以我縣鉤藤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為契機,全力打造“中國鉤藤之鄉”,構建全國農業知名品牌,全力抓好擺尾、關口和巫會溪三個省級100個高效農業示范區建設。在“林”方面,發展薄殼核桃、油茶、獼猴桃等經果林種植1萬畝,實施低產林改造1萬畝,完成松脂采割800噸以上,大力實施林下養雞、林下養豬等林下養殖和林下種植,不斷提高林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在“漁”方面,調整漁業養殖結構,在提升庫區漁業養殖質量、擴大養殖效益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娃娃魚等特色養殖和稻田養魚;引進和培育企業,做好養殖飼料的生產供應及魚食品的開發,使漁業養殖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在“牧”方面,重點抓好肉牛、肉羊、香豬等品種改良和推廣繁殖,不斷擴大養殖基地規模和數量,使畜牧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撐點。
培龍頭樹品牌。充分依托農業特色優勢,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抓好以百花醫藥集團為龍頭的鉤藤深加工項目,帶動中藥材基地建設,加速農民增收。做大做強以特色食品加工為龍頭的老蔡食品廠,招商引資新建香豬食品、魚食品加工廠,帶動肉牛、肉羊、香豬養殖和庫區養殖基地建設,穩定農民增收。擴大以木材精深加工為龍頭的章氏古典家具廠生產規模,加快40萬立方米人造板材項目建設進度,帶動商品林基地和速生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擴大農民增收。通過龍頭帶動作用,做響做亮劍河農產品品牌,實現工農互動,以工業化致富農民,加快小康社會進程。
抓基礎攻扶貧。突出抓好農村各項建設,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啟動實施科技生態農業基地建設,認真做好農村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年內完成土地整理20000畝以上,新增耕地3000畝以上,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實現占補平衡。抓好三板溪庫區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加大項目扶持和資金投入,持續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穩定提高移民生活水平。充分調動農村居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繼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整合涉農項目資金,扎實推進村莊規劃整治工作,合理調整村莊布局,突出抓好中心集鎮、中心村規劃建設與整治,穩步推進鄉改鎮工作,引導農村居民向城鎮轉移,不斷提高城鎮化率。積極實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修建通組水泥道路35公里、串戶水泥路130公里;完成24個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落實生態效益補償機制,認真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和小流域治理工程,抓好水源地、道路兩旁、河流兩岸、村莊周邊等重點部位的生態建設,讓劍河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扎實推進國家扶貧創新協作工程,繼續實施敏洞鄉集團幫扶整鄉推進項目。突出抓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完成537戶780人搬遷安置。深入實施滇桂黔石漠化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著力推進 “十大扶貧工程”,力爭減少貧困人口1萬以上,不斷縮小與小康社會目標的差距。(劍河小康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