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13年,黔東南州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啟動后,劍河縣高度重視,高位推動。大力實施“五措施”全面推動新農村建設工程,助推同步小康建設步伐。
重視機構建設,明確工作方向。該縣及時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常設縣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落實人員編制10名。出臺相關文件,明確新農村建設主攻方向,通過以“點”串“線”,以“線”帶“面”,點面結合,示范引路,建設向周邊輻射,力爭到2020年,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
抓好示范引路,力求定位準確。該縣溫泉村被列為全州2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之一,縣委、縣政府及時成立示范村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在調查研究,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委托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高標準、高質量編制《溫泉村美麗鄉村示范村規劃》,規劃經州專家評審并獲通。力求用規劃導出方案,用方案指導各項建設。在抓規劃的同時,抓緊新村安置區計劃安置建成62棟,實施景區公路沿線和老寨400多棟房屋立面靚化工程,已完成工程量50%以上,景區大門片區正在加緊建設,完成工程量60%以上。
突出選點布局,推動建設發展。按照縣委、縣政府“苗疆浴城”連接“不夜劍河”,“一江兩岸”帶動“一城兩鎮”的戰略決策。確定革東鎮方隴村、麻栗村、屯州村、革東寨村、八郎村、源江村,岑松鎮南高村、彎根村、屯州村、苗寨村、養平村、岑松村12個村作為美麗鄉村建設推進村,安排3193.39萬元資金對凱玉高速和320國道沿線可視區域的方隴村、麻栗村、南高村、灣根村、苗寨村、岑松村6個村寨820棟房屋進行風貌整治,主體工程已完成40%,初步形成點上有特色,面上成規劃。
優化產業配套,增加農民收入。按照一個產業一個思路、一套實用技術、一套扶持措施的工作思路,廣泛開辟農民增收渠道。在鞏固傳統產業基礎上,大力推廣周期短、見效快、投入少、產出高的新型產業,確保每個村有1—2個主打產業。當前,全縣種植業主要有:鉤藤、朝天椒、核桃、楊梅、冬桃、金秋梨、獼猴桃、屯州李、太子參、金銀花、黑美人、馬鈴薯等,鉤藤種植面積已突破4萬畝,年銷售額1.1億元。養殖業主要有:劍白香豬、娃娃魚、野山雞、黑山羊、湖區網箱養魚、稻田養魚等,香豬年出欄80000頭,銷售額達1.2億元,湖區網箱養魚年產魚6000噸,銷售收入達7200萬元。
加大管理創新,確保社會和諧。抓好示范村、推進村、風貌整治村的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工作,使各類事故發生率為零;不斷鞏固義務教育成果,使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加大醫療衛生保障,人民群眾病有所醫;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年內培育科技帶頭人50人;優化班子建設,完善美麗鄉村村級管理制度和村規民約,確保村民自治;加大村莊整治,控制臟、亂、差現象發生;抓好綠化美化建設,力爭2-3年完成村莊綠化率達50%以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