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少年作家楊玲玲作品《樹葉與漂流》2013年6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玲玲的詩集《樹葉與漂流》即將出版,僅寫序以為祝詞,恭賀萬分。
今日為玲玲寫序,有些誠惶誠恐。心中的緊張與激動都不是做假的。緊張是因為擔心自已的才力有限,言不達意,不能把握住詩集的真諦。激動則來源于驚嘆,玲玲的詩集《樹葉與漂流》,這里的每一個詞組都值得驚嘆。 玲玲其人就是值得驚嘆的。當她的同齡人正沉溺于游戲或電視劇中時,當她的同齡人成天忙于應試教育時,正值青春年華的玲玲卻做出了別樣的抉擇——將自己的空閑時間投入到文學創作中去。玲玲十二歲時就寫作了7萬字的劇本《星路》,近年又寫作了長篇小說《魂曲》、《逐塵》、《在車上》、《惘情》、《研墨記》等,這一系列的成績已然引起教育界、文學界轟動。如今玲玲的詩集《樹葉與漂流》即將出版,可以預見,隨著玲玲詩集的出版,教育界、文學界的另一場轟動正在到來。
選擇詩歌作為創作的體裁就是值得驚嘆的。詩歌創作曾在上世紀80年代創造過輝煌璀璨的光彩,然而正如絢爛的煙花總會歸與寧靜一樣,詩歌的創作在經歷了繁榮之后也歸于沉寂了。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去關注了所謂的小說,雜志,和一些乏味且毫無營養的文字。于是詩文被冷落了。可以說當前的詩歌創作正經歷著寒冬,在如此艱難環境下對純文學的堅守,對詩歌創作的堅守是難能可貴的。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毅力的,然而也正是這樣的環境塑造了詩人如梅花般凌寒獨自開的傲骨。
詩歌創作源遠流長,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始,樂府詩,唐詩,宋詞,明清詩、現代詩……。中國詩歌的歷史猶如一條長河,時而揚起巨浪驚濤拍岸,時而如涓涓細流潺潺流淌,但卻從未中斷。當今詩歌寫作正經歷寒冬,但人們不是常說一句名言“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我們堅信詩歌創作的春天將會再次來臨,愿玲玲的詩集《樹葉與漂流》成為消解冰霜的開端。
詩集《樹葉與漂流》就是值得驚嘆的。該詩集共選錄了六十余首詩,《樹葉與漂流》是其中一篇的篇名,從作者將這首詩作為整個詩集的名稱中,可以看出作者對這首詩的珍視。詩歌是用來吟詠的,詩歌是用來感受的,詩歌是用來品味的。當我們吟詠這篇《樹葉與漂流》時,跳躍的詩性思維,陌生化的詩歌語言,讓讀者看到了如油畫般絢爛的畫面,感受到作者充沛的情感,品味到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掩卷長思,相信讀者也能體會到詩歌中蘊含的生活經驗、人生哲理。《歸途》等是作者2011年9月12日在晚自修時所寫。讀者似乎可以看到玲玲當晚創作時的情景。當日晚自習時,玲玲心有所感,思如泉涌,一氣呵成,完成了《雕刻》、《番茄》、《歸途》等七首詩歌。大家知道只有平日默默的積累,才有靈感爆發的瞬間。當我們在贊嘆玲玲高產的同時,是否也為她平日的文學積累而震撼。詩集中還有許多美麗的詩篇,等待著讀者自己去吟詠、感受和品味。
玲玲的詩是瑰麗的,美麗的如同仙境,朦朦朧朧引人暇思,讓人流連忘返。玲玲的詩是有色彩的,靛藍色的畫布,橙紅色的描寫,草綠色的思路,共同描繪成了五彩的繽紛的圖案。
玲玲的詩也是隱晦曲折的,如《沉靜》一詩,作者那復雜的情感只能用故作簡單的語言表達,讀者如不是仔細體會,很容易就會迷失在玲玲的迷霧森林。讓我們徜徉在玲玲的詩作中感受這不一樣的風景,感受這如夢的幻境,感受作者別樣的心靈。
小鏈接:楊玲玲,女,浙江嘉興人。少年作家。1996年生。13歲寫作7萬字的《星路》小說與劇本引起媒體熱議。 文/李治儀(北京博睿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著有《小老板的創業經》一書)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