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他是一位大山腳下鐵骨錚錚的漢子;他是一位侗族村里能帶領群眾致富的雷厲風行的縣代表;他是一位深入群眾、善于調查、敢于諫言的人大代表。他就是天柱縣白市鎮陽山村縣人大代表楊樺。談及楊樺同志,當地干部群眾總會為之翹起大拇指,稱他是群眾心中的好代表。
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一名縣代表的他,深知學習的重要性,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和人大工作知識,更進一步明確了人民代表的權利、義務、職責,增強了當好人民代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了做好代表工作的信心,同時積極參加鎮人大主席團組織的學習、會議和代表活動。使自身的政治素質、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尋找路子謀轉型、創新法子壯經濟
要想富,選路子,路子對了,致富才有希望。陽山村,共有21個村民小組,378戶,1874人。當地氣候溫熱,群眾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大片大片的荒山閑置在那里,無人問津,自然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楊樺同志當選為縣人大代表后,經過充分調研,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決定把陽山村的荒山荒坡利用起來,大力發展油茶種植,通過宣傳,這一設想得到了全村人民的擁護,楊樺同志立即組織村民大干起來, 2011年新造油茶林3500余畝,現在油茶長勢喜人。同時,還號召村民大力發展養羊、養鴨,目前該村已有養殖專業戶17戶,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梢哉f,未來的陽山,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扎扎實實辦實事,開好步子建新村
路是拉動經濟的大動脈,楊樺同志作為一名縣人大代表,他深深地意識到這一點,陽山村雖然修通了村級公路,但是通組、通戶的公路還是一片空白,并且通村公路路面太差,一但下雨,根本無法通行,于是他本人帶頭捐款5000元,號召村民,有錢的出錢,無錢的出力,對通村公路進行了維護,同時出動自己的挖掘機,幫助修通了麻地、生地等通組公路近4公里,現在他的修路款還有30000多元無法收回,組織村民硬化串戶路3公里,在修路過程中他起早貪黑,深入各組各戶宣傳,動員老百姓投身到修路工作中。為保證修路進度,他嚴把每一個環節,白天進村入戶抓落實,到工地進行指導,晚上回來研究制定下步計劃,每每討論到深夜才休息,幾個月下來,他人變黑了,身體瘦了,別人勸他多注意休息,他卻開玩笑說“黑就黑,健康色”、“別人花錢減肥不見效,咱這自然減肥療效好”。為新農村建設起好了步。
認真履行代表職責,擺正位子勇于代言
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人大代表不只是一個光榮的稱號,更是一種神圣的職務。因此,當選為人大代表,就意味著擔負著神圣的使命。當上人大代表后,他對一組數字進行比較,一名縣人大代表要從幾千人當中選舉產生,作為縣人大代表,單從這一數字比較中就掂量出這一職務的份量。于是,他對代表的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深感責任重大,職責光榮。作為一名縣人大代表,他始終擺正位子,找準角色,牢記人大代表的權利義務,從嚴要求自己,深入群眾,廣納民意,集中民智,認真履職,勇于代言。只要是他看準的問題,只要是他覺得對人民群眾有利的建議,別的代表不敢說的他先說,別的代表不敢提的他先提。從當選為人大代表以來,楊樺領銜向縣、鄉人代會提出了《關于提高為民服務中心辦事效率的建議》、《關于化解鄉村兩級歷史債務的建議》等多件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建議,都得到有關部門的認真辦理和答復。
楊樺同志一片丹心系村民,一腔熱血揮灑苗鄉侗寨,而今的陽山村在他的帶領和村“兩委”的辛勤努力下,各項事業取得了新進步,經濟水平邁上了新臺階,已成為一個環境美、生態優、村風正、民風淳的文明和諧新農村。而他依然兩袖清風,兢兢業業,唯有老百姓贊賞的目光是他邁出下一步伐的堅強動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