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原標題:“范進”考“碗”上岸記
拉開書桌的抽屜,薛琳取出一個盒子,記者看到里面花花綠綠:一天一夜去甘肅的綠皮車、4個多小時到南京的高鐵、3個鐘頭跑青島的汽車、1個小時赴淄博的動車……這些都是她近幾年來四處趕考的車票
“又是一年國考時”
11月25日上午9點,就在全國37個國家公務員考試考點鈴聲同時響起的時候,剛剛將自己的表弟顧偉送入考場的薛琳掏出手機,登上QQ,寫下了這一條心情。
如今的她,在今年9月剛剛成為山東省某縣國土局的正式在編科員。她告訴記者,其實自從2007年大學畢業至今,她一直奔波在各種公務員考試的路上。而被稱為“國考”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在此之前,她已經參加了5年。
之前在街道辦事處當了3年村官的她,如今終于成為了“體制內”的人。對自己不斷奮戰的經歷她已經講述過很多次,不只是講給身邊的朋友、同事,還有不少認識她,而將自己身邊的“考碗族”送來“學習經驗”的親朋好友。
因為,在這個考“碗”的圈子里,薛琳是楷模。
正因為有了“鐵飯碗”,在談及現在的生活時,薛琳表示很順心。
體制內的理想生活
早上7點40分,跳下班車的薛琳邁著大步,到了自己在二樓的辦公室。放下包,摘下圍脖,她顧不得搓搓自己凍得通紅的雙手,一路小跑打來了開水后,抓起掃帚開始掃地。
趕在8點鐘上班前,薛琳已經把辦公室的衛生打掃好了。隨后,她啟動電腦,打開自己目前負責的電子系統。
今年3月底,薛琳參加了山東省公務員考試,4月份成績下來時,她發現自己進入了面試。而直到6月份面試、體檢具已結束,塵埃落定時,薛琳才敢相信她終于“體制內”了。
薛琳此前參加過5次國考,除此之外,每年還有不下三四次的省級公務員考試、事業編考試等。對此,薛琳不覺得有什么不好意思。“我就是一現代版‘范進’,我周圍也實在不缺這樣的‘范進’。”
當記者問起薛琳進入“體制內”的工作時,她很淡定,“不怎么清閑,也沒啥福利”。
“早就不是一杯水、一張報、一上午的年代了,公務員根本不像網上傳的那樣。”薛琳說。比薛琳早一年考入該縣農業局執法大隊的同學董琪,還要經常下鄉出差檢查。據她了解,不僅像董琪這樣二三十歲的新人要出差下鄉鎮,而且她們單位中四五十歲快要退休的老干部也照出差不誤。
“局里還裝了指紋打卡機,早晨一過8點就打不上卡了,快到8點時經常能看到,好多人一溜兒小跑地往辦公室來呢。”
上午快到12點的時候,薛琳終于等來了自己一天中最好的“福利”“不用花錢的午餐”。
收入很穩定、福利有保障、社會地位高早已成為公務員最亮眼的標簽。問起收入,薛琳告訴記者,雖然工資現在還沒發到手,不過聽說能接近2000元。盡管不如她當村官時收入高,但比縣上企業的工人拿得多。
“而且聽說今年的工資還能漲個一兩百元。”提到收入,薛琳顯然很興奮,公務員收入現在每年都會有漲幅。
當詢問福利時,薛琳連連擺手稱,沒有以前傳說的那么好的福利,分房更是“不可能的事兒”。薛琳說,現在政府正在蓋的家屬樓,價格也跟外面商品房差不多。
“可能海關、稅務這些‘香餑餑’能好一點。”薛琳想了想又跟記者說,因為她一個海關的朋友公積金的標準比她高了一倍多,已經買了房子。
“最重要的是終于有了編制。”薛琳與她的父母都很滿足,“家里不指望女孩子賺錢,只要有個穩定的工作就行了。”
“當時我這個崗位最后面試的6人,其中有5個是女生。”薛琳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稱,現在女生已成為考公務員隊伍的主流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