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高考結束后,考生們短時間內的“檔期”立時被排滿:高中班級聚餐,寢室室友出游,初中甚至小學的老同學聚會……積蓄的能量隨著高考這道閘門的拉開而傾瀉,每天早出晚歸,忙得不亦樂乎。
當這股從題海中解脫出來的興奮感逐漸消散,他們開始真正面對這個自上小學以來最悠長的假期,并開始接受從“中學生”向“準大學生”的身份轉變。打工、出游、眷顧一下久已疏遠的興趣愛好,或者重新捧起書本,他們的暑假安排有意無意地與考試保持著距離。
打工賺錢 更為了體驗成長
王杰穎剛從兩周7次的聚會中緩過神來,發覺身邊有十幾個同學已經開始打工。他們往往是在餐廳當服務生,但王杰穎對這種機械勞作并不感興趣。實際上,6月9日,高考結束后的第一天她就已經在某生活服務類網站的求職版面上掛出了自己的簡歷。
“吃苦耐勞,肯上進,有極強的學習能力、交流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即將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微博)。”在求職簡歷中她這樣介紹自己,并將高中時在模擬聯合國社團擔任干事一職填入了工作經驗欄里。空余時間一欄里,她在“周一上午”到“周日下午”一共十四個框里全部打上了勾。
一位母親從網上獲得信息后,旋即找到了她,希望她為自己快上初二的女兒補習英語(論壇)、數學和物理。自七月初開始,王杰穎便過上了忙碌的生活每天清早起床備課,一頁頁翻看自己原先學過的《新概念英語》,上網搜索習題,進行整理和總結。手腳麻利時,她一個多小時就能完成,但不順利的時候,可能一個上午都需要撲在備課上。中午她三兩口吃完午飯,12點跨出家門,在路上顛簸一個小時后,陪伴和指導女孩直到家家戶戶開始準備晚餐。
三天內,三次“累”的狀態出現在王杰穎的社交網站主頁上,但她表示,雖然是辛苦一些,但比起整天泡在網上,這樣忙碌的生活更充實而有意義。
與王杰穎抱有同感的是玄遠,他通過千分考獲得復旦大學預錄取資格,進入了技術實驗班。近來,他也在社交網站上表達了“直接說這也累、那也累更全面一些”的心情。
面對三個月的假期,玄遠同樣選擇了打工。高三寒假時他參加某教育中心的課程,當時他坐在臺下仰起腦袋,看著臺上的學生“講師”來回踱步,“我是否也能試試看”的想法暗自萌生。現在,他坐在這家機構的辦公室里,對著電腦整理和校對之前課程中的各式資料,“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編程基礎”、“數據庫基礎”不時在他眼前閃現,這對他來說也是個學習的好機會。
“我現在還是個小跟班”,玄遠笑笑,他期待真正走上講臺的那一天,這些天他忙著看之前錄下的課程視頻,并計劃著接下來去旁聽學長“老師”們的講課。
興趣愛好 終于有時間親密接觸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林汐石如此概括她上大學前的這個暑假。
林汐石高中時就是蘇州中學國學社的活躍成員,七月下旬她將與國學社的老師和同學前往云南,參加臺灣素書樓基金會舉辦的國學夏令營。正是高二時在北京參加的同一個國學夏令營,讓林汐石從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汲取靈感,構思出了復旦大學博雅杯的參賽論文,結果被歷史大類文博專業錄取。
夏令營結束后,她還將和三五個志同道合的伙伴繼續在云南進行兩周的深度游。相比自然風光,林汐石表示自己更為偏愛人文景點,往往做好了“功課”再去實地感受。
由于以往的閱讀偏向歷史哲學類的傳統經典,而且學術研究著作居多,林汐石想在這個假期彌補一些“缺失”,讀些原來相對較少接觸的西方小說和戲劇,閱讀范圍可能會參考復旦大學出版社的《中國語言文學本科必讀書目》,近日她正在看皮蘭德婁的劇作《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一年之后,林汐石將在文史哲博中選擇專業,“假期閱讀除了出于習慣,也算是為進復旦讀書所做的一種準備吧。”
相對于林汐石的“文藝小清新”,北京男生婁雨鳴在六月當了一回“技術宅”,他嘗試用visual studio程序編寫游戲。
婁雨鳴通過“裸考”進入復旦大學經濟管理實驗班,他的第二、第三志愿是計算機和軟件工程。比起那些參加自主招生得到預錄取或其他錄取優惠的同學,婁雨鳴可謂奮戰到最后,高考的壓力讓他整個高三都無心顧及編程的愛好。
“三國殺”有在線版,“技術派”婁雨鳴嫌在網上玩節奏太慢,萌生了自己編寫程序的念頭。編程過程中遇到問題,他都試圖一個人解決。“必須自學啊,高中教的叫編程嗎?”看書之余,他花了更多的時間自己摸索,因為“好多東西書上都不講”。
最多的時候婁雨鳴一天花四五個小時寫代碼,目前完成了大約50%。在實現了出牌等基本功能后,他接下來將會把各個主將不同的設定和技能寫入代碼。“界面做不了那么精美,湊合著看就成。”他的重點在編程而不是設計。寫代碼之余,婁雨鳴還會用軟件處理一些與同學在京郊拍攝的照片,并發布在社交網絡上。
重拾書本 不再是為了考試分數
高考后,當很多同學還在四處聚會或晝出夜伏地打游戲、刷微博時,洪大鵬又開始上課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里,每天下午他都在一家培訓機構呆4個小時,為香港大學的面試做準備。
培訓老師給出大量面試的可能話題,洪大鵬還想得起來的就包括計劃生育、倫敦奧運會、云計算等。學員被分成數個小組,對這些話題進行小組討論,各抒己見,然后輪流派代表上臺總結。
七天里還進行了兩次模擬面試。培訓老師此時“變身”成為港大教授,學員依舊被分入小組,先進行小組面試,再與“教授”一對一談話,頗為正式。面試過程還被攝像機全程記錄。對著錄像,洪大鵬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效果很好。
高考后,嚴媛一直和同學在外聚會,“把各種高三不能玩的都玩過來”。高考成績揭曉,沒有預想的好,這個分數最終把她帶到了華東政法大學,而非心儀的上海財經大學。郁悶之下,她放棄了和家人去香港旅游的計劃。這些天,她偶爾也會和幾個關系特別好的同學聊聊成績,但更多的時候是宅在家里準備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心里還規劃著要去參加一年后的插班生考試。
胡毅偉買來和大學專業有關的書籍,開始自學數學分析、經濟學原理等課程。被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錄取的他很有些危機意識,“剛進入大學的一段時間一定會花在適應新環境上,無法專心學習,所以先利用假期學習一遍,之后學起來會輕松些。”
即使高中成績不錯,胡毅偉自學這些大學課程也感到了一定困難,但他并沒有向老師或學長學姐請教,也沒有花過多時間鉆研,目標是“淺嘗輒止”。
沈肖也已被上海交大錄取,在他看來,現在的狀態和高三生活差距太大,“突然松懈下來,也不能傻吃傻樂,還是得有個目標。”不過他卻不打算上英語課或進行理工類課程的學習,“高中已經做得夠多了”,作為學習,他表示更愿意讀些人文社科類的書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