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貴州李玉剛”黃興國當街起舞,贏得圍觀者叫好
四川新聞網訊 小時候兄妹眾多吃不飽飯,他營養失衡骨肉如柴。長大后,他卻因這柔弱的身軀學起了反串,并組建樂隊來到達城街頭賣藝糊口。精湛的表演讓他備受眾多觀眾喜愛,但也經常遭人誤解,被一些人罵作“人妖”。
“貴州李玉剛”當街賣藝引圍觀
“說什么王權富貴,道什么戒律清規。悄悄問圣僧,女兒美不美。。。。。。”蓮花妙指,曼紗輕揚,一身材曼妙的“女子”且歌且舞,贏來陣陣掌聲。6月17日晚上20時許,記者在達城中心廣場遇見了這樣一個當街賣藝的街頭樂隊。“女子”表演到精彩處,圍觀者大聲叫好,主持人趁機呼吁“各位父老鄉親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在達城街頭,賣藝者不乏其人,但身著宮廷服飾表演歌舞的藝人卻并不多見,記者于是舉起相機,拍下了幾張照片。看見鎂光閃爍,那“女子”興致更高,面向鏡頭擺了幾個pose。
有圍觀者告訴記者,那柔弱無骨、歌聲動人的“女子”其實是個男人,在這一代小有名氣,曾被同城一家媒體稱為“貴州李玉剛”。
“我是他的忠實粉絲,差不多每天都來聽他唱歌,”市民張大姐告訴記者:“他不但歌唱的好,舞也跳得不錯,最難得的是他心腸很好,經常掏錢給那些殘疾乞丐。”
女性身材是小時候餓出來的
21時許,樂隊收場。記者向“貴州李玉剛”亮明身份,表達了采訪意向,他和樂隊主持人欣然同意。
在達城一家茶樓,記者為他們點了兩杯雀舌茶,“貴州李玉剛”向服務員索要吸管。“這茶很燙,從來沒人用吸管喝茶。”服務員回答。
“不好意思,我從來沒進過茶樓。”他一臉靦腆。
他告訴記者,自己來自榕江縣忠誠鎮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出生于1975年9月,真名黃興國,藝名“黃纖纖”。
“不怕你見笑,我這身材是小時候餓出來的。”黃興國說,他兄妹七人,自己是老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含辛茹苦將7個子女拉扯大。兄妹們小時候以紅苕為主食,都吃不飽飯。
黃興國只讀了三年書就輟學了,在家和小伙伴們一起上山放牛。“我們那里山很大,我成天拉開喉嚨唱歌,聲音再大也沒人管,練就了今天這嗓子。”
打工仔成為反串演員
18歲那年,黃興國和一名比他大兩歲的本地女子結婚了,先后育有兩個兒子。
2005年,他到廣東東莞一家手袋廠打工。2006年的一天,他在街頭遇見一個電器商場請來演藝公司搭建舞臺搞促銷活動。“那個主持人問臺下的觀眾誰愿意上去唱一首歌,我自告奮勇去唱了一首《為了誰》。”這一唱,演繹公司的老板覺得他很有實力,于是互相留了電話號碼。一個禮拜后,老板和他聯系,邀請他到演藝公司上班。
突然要從工廠流水線的農民工變身為演員,黃興國說自己“想都不敢想。”在那家演藝公司老板的鼓勵下,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從工廠辭職,跟隨演藝公司走南闖北演出。
“巡演”途中,一名河源的老藝人對黃興國的表演天賦很感興趣,覺得他可以學反串。“我就拜他為師。師父本身并不是反串藝人,但他懂的理論多,還買了很多梅蘭芳的演出錄影帶給我看。”從那時候起,黃興國才知道“男人可以打扮成女人上臺表演。”
學會了反串,黃興國每次上臺演出獲得的掌聲更多。但是,“老板還是沒有給我漲工資,每個月還是只有800元。”
在一位四川宣漢籍同事的提議下,他倆一起從演藝公司辭職,于2009年底來到宣漢縣“開辟新的天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