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省考之前,她主動向街道領導請了一個多月的假,希望能在家里專心復習公務員考試。這也是薛琳父母建議的。
進入面試后,她第一時間報了公務員培訓機構的面試培訓班,培訓一周,花費1萬元。為了更權威,薛琳還專程到省城濟南參加培訓,因為她認為,濟南的師資是全省最好的。
“濟南培訓班要結束時,全班留下了聯絡方式,聯絡地址都是肯定會考上的單位。”培訓回來后,薛琳的父母不放心,又給她報了家鄉的培訓班,授課的是一位已經退休的黨校老師。薛琳的父母認為,黨校老師更能理解面試考官的心理。
那段時間,白天聽課,晚上就在桌子后面對著父母和一臺攝像機做模擬考試:第一點是什么,第二點是什么,第三點是什么,聯系自己和實際又是什么,像是時事評論員似的。
準備面試的時間里,薛琳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在那20多天里,強大的思想壓力讓她瘦了近10斤。
面試過程中,薛琳獲悉,幾乎每個考生都參加過面試培訓班。費用少則幾千元,多則兩萬元。
我為“國考”狂的背后
“一定要像范進一樣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功夫下到了,一次考不中就多參加幾次。”薛琳告訴記者多次參加考試的原因。
據某網站的調查顯示,剛剛結束的這次“國考”中,第一次參加的人數占總人數的56%,三次及三次以上參加的比例則達到了30%左右,而六次以上報考者在此次考試中也占到了9%。
同樣,除了工作穩定、福利好之外,不斷被刷新的公務員報考人數之高與錄取比例之低也似乎都在共同佐證公務員群體是幸福的。一份在今年上半年,由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出具的《機關文化建設與職工心理健康調研報告》,也從側面解釋了這類“范進”式趕考的內生動力,這份報告指出,據統計,74.1%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覺得自己過得很幸福。
今年2月,“全國‘兩會’民生系列調查”也顯示,59.3%的居民認為國家公務員獲得幸福感更高。同時,在2011年的“兩會”調查中,曾有40.4%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對伴侶的職業有要求,希望他是公務員”。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家鄉小城,已到27歲大齡的薛琳在過去的5年里一直沒有談過男朋友。
“那時我是村官,沒有編制,感情也講究門當戶對。”薛琳這樣解釋。眼下,已經“體制內”的薛琳一點都不著急。在她心里,正如父母所說的那樣,只要捧上了“鐵飯碗”,什么都好說。
薛琳希望自己伴侶的職業也是公務員
誠然,在很多人眼里,公務員的工作穩定、體面、福利好甚至清閑,被稱為“金飯碗”。但在今年“國考”的職位表上,有不少職位在備注里清晰地寫著“需要加班”、“長期出差”和“條件艱苦”等說明。被稱為“史上最苦的金飯碗”。
然而,這些在薛琳眼里都不是事兒,旱澇保收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薛琳的同學聚會都會拉著她一起參加,跟以前的朋友、同學在一起時,她有一種“抬起頭來的感覺”。如今的“體制內”,終于能夠一掃她幾年來四處趕考的低迷。薛琳認為,這就是公務員社會地位高的體現。
由于在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發布的《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3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中明確指出,“試用期內的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不能報考2013年度公務員考試”。因此,薛琳才沒有報名今年的“國考”。
在記者與薛琳交談的過程中,薛琳的QQ音樂一直放著一首歌,叫做《在路上》。薛琳告訴記者,哪怕現在已經捧上了“金飯碗”,她依舊覺得自己還在路上。
薛琳說:“在35歲之前,我仍然會去參加各類公務員考試,希望能考到像海關那樣‘香餑餑’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