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生營養午餐存在食品安全高風險”“營養午餐并不營養”等話題成為輿論焦點,事關中小學生營養的校園午餐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盡管不同城市中小學營養午餐的供應形式各有側重,但共同面臨著學生抱怨味道、家長擔心衛生與安全以及營養健康均衡方面的挑戰。學生為什么不愛吃營養午餐?配餐企業為何覺得步履維艱?學校食堂又有著怎樣的難言之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展開了調查。
城市學生不愛吃營養午餐
北京市教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學生營養午餐采取“工業化生產集中配送和高標準學校食堂現場生產”相結合的主要模式,共有45家公開招標、認定的營養餐定點生產企業,每天為6個城區各中小學校配送飯菜20多萬份。
包括北京在內,在校就餐是很多城市中小學生解決午餐的主要方式。但是,學生不太喜歡吃校園營養午餐。為何出現如此現象?記者調查發現,一家公司一般負責幾家十幾家學校的學生午餐,炒菜往往為大鍋熬蒸,尤其是綠色蔬菜在餐盒里悶幾個小時,送到學生手中的不但早已失去原有的色、香、味,營養價值也大打折扣! ∩虾J行靺R區高安路一小五年級的陳實小朋友告訴記者,感覺每天的營養午餐吃得都差不多,有時候蔬菜的顏色很奇怪,米飯很硬,就吃得比較少。
另一方面,除了口味的原因外,偏食、挑食的情況不容忽視。2012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組織的《上海市中小學生營養狀況與飲食行為調查》顯示,申城中小學生飲食習慣中偏食率較高,其中14歲以上年齡組偏食率最高。
據了解,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一些學校試圖在營養餐“安全有保證、營養有保障”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口味有改良”的方法,適當增加孩子們喜歡吃炸豬排、烤雞腿等,但又面臨家長對孩子們健康的擔心。
配餐企業如履薄冰
記者采訪發現,大環境的變化與不斷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讓餐飲采購方與配餐企業均有“如履薄冰”的感覺。“比如日本地震以后,很多家長要求少給孩子吃海鮮;部分品牌奶制品出問題了,家長就要求我們更換合作廠家。”上海市普陀區教育服務配送中心主任羅曙萍說,針對學生家長需求,配送中心必須酌情調整,但又發現“眾口難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