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訊 6月3日夜間,一向安靜的衡水、保定市區也響起鞭炮聲,原來,一直在滄州、衡水、保定、廊坊等地農村地區流傳的“廟宇倒塌,收童男童女”的謠言進城了,人們紛紛放鞭炮“辟邪”。
對此,省政府新聞辦在其官方微博“河北發布”上發布:近日,針對我省一些鄉村流傳“廟宇倒塌、收童男童女”放鞭炮辟邪的謠言,滄州市警方聲明群眾不要盲從謠言,保定市和衡水市佛教協會也已公開辟謠。希望大家破除迷信,不輕信謠言。
怪象:
衡水市區響起鞭炮聲
6月3日晚飯過后,衡水市區突然響起鞭炮聲,令不少衡水市民頗感意外,因為自2009年起,衡水就對城區燃放煙花爆竹實施了“限放令”,規定除春節期間外,其余時間未經批準一律不得燃放。現在這個時候放鞭炮,有些不尋常。
與此同時,一個說法也通過電話、短信、網絡流傳著,說是一個地方的廟倒了,天上的神要到人間來收童男童女,凡是家里有12歲以下的孩子,就要放一掛鞭用來辟邪。這個說法在市民中間流傳著,更多的人加入了放鞭炮的行列,記者了解到,夜里12點多鐘還有人在放鞭炮。
溯源:
從滄州衡水交界處傳來
6月2日,衡水饒陽縣一位讀者就給記者打來電話說,當地農村的人都在放鞭炮,人們紛紛傳言一個廟倒了,要收童男童女,放鞭炮就能夠辟邪,另外,吃桃罐頭也可以辟邪,“當地的桃罐頭也快賣脫銷了。”
這位讀者還說,這個傳言是從滄州獻縣那邊傳過來的,前幾天還在獻縣、武強那邊傳,現在就傳到相鄰的饒陽、深州了,據說附近保定的安國等地也傳過去了。記者隨后到這些縣市的當地論壇上去查,發現早在5月底就已經有了類似說法。
這樣的傳言并不止發生在今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滄州、衡水交界地區就出現過類似傳言,甚至還傳到了鄰近滄州的天津市,傳言內容同這次也大同小異。5月28日,唐山發生了一次小地震,傳言再次在上述地區大肆流行。
影響:
市區民眾生活受擾
一向平靜的市區響起鞭炮聲,這讓習慣了寧靜的衡水市民很不適應,“放炮的能不能歇一會啊,從吃晚飯到現在就沒停過,雖然離我家似乎不近,可是大晚上總是很別扭哎!”“昨天晚上10點多,我住的小區就有放鞭炮的,嚇的孩子從夢中驚醒,太可氣了,一直從小區放到外邊公路上。”……網友們在論壇上紛紛留言。
一位衡水市民說,前段時間的“搶鹽”風潮才剛過去,這個謠言又來了,經歷了這么多,人們應該從這些謠言里吸取教訓。人們對事情應該有理性判斷,而不是跟風炒作。
衡水佛教協會會長:謠言像瘟疫傳播
面對群眾聽信謠言燃放煙花爆竹的行為,衡水佛教協會會長繼空法師出面辟謠。法師說:“看上去一個小小的謠言,傳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它們就像瘟疫一樣在朋友之間、同學之間甚至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不斷地傳播和強化,對整個社會造成損傷。”
6月4日,繼空法師告訴記者,辟謠在現在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生活節奏太快,人們沒有時間去辨別事情的真偽,謠言一旦進入人心,就開始生根。另外,現在網絡發達,信息傳播快,謠言一旦傳開,就會很快擴散。及時辟謠,可以防止利用宗教危害社會秩序,以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民俗學者:從來沒有“收童男童女”的傳說或風俗
衡水一位多年從事民俗研究的學者在接受記者咨詢時說,中國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收童男童女”的傳說或風俗。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社會上各種謠言四起,一些封建迷信活動更是借機抬頭。上小學的時候,很多人都學過一篇叫《西門豹治鄴》的文章,講的是戰國時期魏國人西門豹破除迷信、鏟除禍首、發展生產的故事。在當時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水平比較落后的情況下,人們就有了識別迷信、戰勝歪理邪說的能力。而今天,科技水平和生產力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一些人還固守迷信、散布迷信,太不應該了。大家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像西門豹那樣,對謠言不聽不信,不盲目跟從,并對身邊愚昧迷信的行為進行制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