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生在我們這里鄉下的一件兒真人真事,說起來也挺讓人傷心的,原本一個幸福的大家庭,竟然為了兩個兒子的彩禮錢,老人在喝了點兒酒之后想不開,竟然上吊自殺了。街坊輿論一時嘩然,唏噓不已,再此證明了“養兒無用論”。
說起這件事兒,還要從最近兩年步步高升的“彩禮”講起。所謂彩禮,是男女雙方訂親后,男方給女方所下的聘禮。這樣的彩禮,自古有之,古代的時候曾有“六禮”之稱。到了現代,發展成為大城市里買金買房買車,農村里蓋院蓋樓,送人民幣送金首飾,一時之間,大刮“彩禮”之風。曾有專家跳出來稱:丈母娘推動了房價增長,而今,隨著新婚姻法的出臺,買房買樓的似也消停了一陣兒。當然,也有些年輕人不靠父母靠自己,共同攜手步入“裸婚時代”。
但這樣的情況真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在我們這邊兒農村,男女雙方確定關系后,所下的彩禮竟然從6萬——10多萬不等,這當中還不包括買首飾的錢和買衣服以及給親戚朋友買東西的錢。所以,每樁婚姻走下來,再加上辦酒席等,差不多都要十多萬。如果再算上蓋房子買家具等,都算下來,差不多要二十多萬。盡管現在農村比前幾年富裕了,但架不住這樣這動轍二十多萬的花銷啊。所以,誰家若有兩個兒子甚至兒子更多的,都是叫苦連連、欲哭無淚啊。
其實,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男女比例失調。農村里有很多女孩子大學畢業或者出門務工,因為各種原因,都留在工作的地方,不想回來了,又或者嫁在了當地,成了飛出鄉村的金鳳凰。大城市里有剩女,農村里就會有剩男,再加上性別比例失調,在我們當地鄉村,女少男多,男孩子定樁親事兒,頗費周折,都是女孩子挑挑揀揀,男孩子除了家境和自身條件非常優越的敢于挑剔外,一般都隨女方意愿。更有甚者,離了婚了喪了偶的帶著孩子再嫁,彩禮費竟然也高達6萬元之多。
可想而知,家里如果有兩個男孩子,年齡相差無幾,再加上條件一般,父母要為他們付出多少。文中所提到的這位老人,才五十多歲的年紀,卻為了給兒子娶上媳婦兒,竟然作難到自己走上了不歸路。
兩個兒子,老大蓋了新房,拿了幾萬的彩禮,好歹把媳婦娶進家了。老二呢,好不容易又蓋了新房,卻媳婦難求,難得有人上門說親,彩禮也跟著水漲船高,眼看著十多萬的彩禮還沒著落,老人一氣之下上吊自殺了。
辛辛苦苦一輩子,還沒等到養兒防老,自己卻被金錢逼上了絕路,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啊,更別提這十多萬二十多萬的人民幣了。嗟嘆一句:養兒何用?
再聊一個更悲催的:也是農村家庭,年輕的小夫妻,已有一子,按計生條件,不能再要二胎了。可夫妻二人不知搭錯了哪根神經,想著再要個女孩兒,所以偷著要二胎,躲來躲去的生了二胎,竟然又是兒子,而且還是雙胞胎。夫妻二人后悔晚矣,想想現在娶個媳婦都那么難,這三個兒子,按現在的性別比來推算的話,若干年后,悲觀地想法就是光棍三個了。所以,孩子媽一時想不開,竟然也自尋短見了。
接連的兩條人命,都是在同一時間聽說的,而且都是與兒子有關,真不知道是這個社會錯了還是俺的聽力出錯了。
想想古時候,不孝有三,無后為大,F如今,這后倒是有了,可人的想法兒又變了,路子也走不開了。說來說去,還是金錢惹的禍啊。
看看現在的農村,包括我生活的小城,違背計生政策,偷生多生,社會撫養費一交,孩子就可以落戶口,所以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的甚至有三個孩子的已經很常見。尤其是那些傳統觀念非常嚴重的,為了生個兒子,竟然能超生到三胎甚至四胎。當然,有這個條件的可以生,一個孩子確實有點兒孤單,但沒條件的,也上趕著去生,那不是給自己找罪么?是不是也要等到若干年后,為了給兒子娶媳婦把自己逼入絕境呢?
當然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或許若干年之后,這開放政策越來越好,越來越國際化了,這洋媳婦也可以引進來,咱們的帥兒郎也可以走出去,不是有個國家也男女比例失調么,令人欣慰的是,咱們國家的男孩多,他們國家女孩多,到時候平均平均,說不準這找媳婦還真不愁了呢。
但無論怎樣,你信與不信,性別比就在那里,你做不到不憂不惱。當走進幼兒園走進小學,看著那么多的綠葉就襯著為數不多的紅花,你的心里,又要作何感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