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日,華盛頓白宮前,一個非政府組織成員戴著八國集團政府首腦的面具,抗議即將舉行的G8峰會。
當地時間18日至19日由,由7個發達國家和俄羅斯組成的八國集團將在美國馬里蘭州戴維營舉行首腦峰會,但新當選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借故”缺席,這是俄國家元首首次缺席八國集團峰會。
新一屆峰會議題多
八國峰會一年一度,據悉,此次峰會議題眾多,主要包括敘利亞、伊朗、朝鮮問題,以及糧食安全、不擴散核武器、環境保護和危機后世界經濟復蘇等問題。此次峰會,剛宣誓就職不久的俄新總統普京缺席,代替他參加的是前任總統、新任總理梅德韋杰夫。俄媒體稱,這是俄羅斯加入八國集團后,首次由政府首腦代表出席,而非國家元首。
本月9日,普京曾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電話,告訴后者將不參加戴維營八國峰會,理由是“組閣任務繁重”。但兩人一致同意6月下旬在二十國集團墨西哥峰會期間舉行會晤。
但也有報道稱,普京原計劃參加八國峰會,但最近以來,俄羅斯與美國在歐洲反導系統問題上的分歧和矛盾日益擴大,這可能推動了普京最終決定缺席。
普京向美表達不滿?
美國對俄羅斯今年總統大選的態度,也引發俄方不滿。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袁征認為,普京在對西方關系上向來比較強硬,其在大選期間就曾發表強硬的反美言論,指責美國務卿希拉里煽動俄民眾,擾亂俄政局。而普京當選后,奧巴馬也時隔數日才致電祝賀。
奧巴馬的“故意遲緩”,被視為其基于國內輿論向俄發出的信號,美國不少聲音認為,普京和梅德韋杰夫輪流執政“有悖民主”。分析人士稱,普京缺席峰會,將給美俄在一些重大問題,尤其是反導問題上的協商留下陰影。
此外,普京不去美國,也為了避談敘利亞、伊朗問題。袁征認為,美國可能考慮利用峰會“迫使”俄羅斯在上述問題上與西方國家統一立場,但“普京作為務實派,美國如果無法給予足夠的好處,俄羅斯就不會做出實質性的承諾或讓步”。
故意弱化八國地位?
還有觀察人士認為,普京缺席會議,還有一個長遠目的是推動包含新興經濟體的二十國集團取代八國集團。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如今的八國集團已從原先的“富國俱樂部”淪為“負國俱樂部”,八國中除了加拿大和俄羅斯外,其他各國均債務纏身。
“G20(二十國集團)現在確實比G8(八國集團)顯得越來越重要,西方國家也已意識到僅靠這8個國家解決不了全球問題,而普京是否真的有此考慮,值得研究。”袁征說。 新京報記者 馮中豪
■ 影響
普京“放鴿子”給G8敲警鐘
普京宣布缺席,加上各界對峰會有效性的廣泛質疑,一個“縮水”的八國峰會最終將難有大作為。
普京的缺席給八國峰會的命運敲響了警鐘。七國集團和后來的八國集團曾叱咤國際風云數十年。而今新興力量迅速崛起,新的平臺不斷出現,八國集團昔日的光彩日益暗淡。由于俄最高領導人缺席,峰會難以在伊朗、敘利亞等俄羅斯發揮重要作用的問題上取得進展。俄羅斯總統助理德沃爾科維奇已明確表示,俄反對將涉及伊朗和敘利亞問題的不當內容納入峰會宣言之中。這實際已關閉了此次峰會在伊敘問題上取得進展的大門。
此外由于歐美之間、法德之間在應對歐債危機措施上分歧多多,此次峰會在經濟議題上想取得進展也很難。剛剛上任的法國總統奧朗德執意要“促增長”,而德國總理默克爾偏愛“緊縮”,美國總統奧巴馬似乎傾向前者。因此,期待在戴維營讓歐洲人在促增長和維持財政紀律之間做出抉擇似乎并不現實。
世界格局處在大調整時期,沒有新興國家的參與,八國集團已難以應對全球重大經濟和政治挑戰。八國峰會面臨的尷尬局面表明,它在解決全球重大問題上越發力不從心。據新華社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