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機器聲隆隆作響,園區建設一派繁忙景象;月亮山區香豬歡叫,外地客商紛紛前來上門訂購……
近兩年來,從江縣大力發展香豬產業,加快貴州洛貫開發區建設,種好好這“兩株梧桐樹”,吸引很多常年在外打工人員匆匆“回巢”。
薪水與消費成正比
“盡管在外面薪水高,但也用得多,算來算去還是回家發展比較合算。”陸新才說。
陸新才是從江縣洛香鎮人,高中畢業后,他隨波逐流,跟村里幾位要好的朋友一起到浙江打工,這一去就是8年。因廠里工期緊,經常過年回不了家,雖說月薪3500元加上加班費,一個月下來也有4000元左右,卻一分錢沒寄回家。“這個工資也許在剛參加工作的人群里不算少了,但是相對于杭州的消費而言實在是太少了。”陸新才算了一筆賬,杭州的房價在每平方米2萬元左右,以他的收入要想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起碼要奮斗30年。況且現在即將要面對的是買房、結婚的問題,經濟壓力太大了。聽說現在從江發展勢頭很好,從長遠思路來考慮,陸新才毅然選擇了回家鄉發展。
“從江有微企扶持,找個好項目,可以貸款自主創業,加上房價、物價各方面的消費低,我先在從江租房住,等攢夠錢,找個女朋友,再在從江買房結婚。”陸新才作好了下一步打算。
工作不安心 家人不放心
“我終于回來了,雖然收入可能比以前少點,但是在家里心里踏實。”在接受采訪時,梁榮輝正準備去從江最大規模的明達水泥廠應聘。
梁榮輝今年39歲,地地道道的農民工。到廣東打工己有十多年,跟11個老鄉合租在一間民房里。房間總共不足50平方米,連轉身的空間都沒有。他先后換了七八份工作,都是苦力活。“雖然收入也蠻可觀,可心里總是感到孤單,常常想家,家里的父母年紀又大了,身邊沒人照顧,真放不下這個心啊!”梁榮輝說。
今年梁榮輝通過電話得知家鄉的洛貫產業開發區正大力開工辦廠,能在自家門口就業,還可以照顧老人便向廠里遞交了辭職申請書。
創業有扶持 何必去打工
24歲的徐傳福,畢業于貴州大學,是宰便鎮宰近村里少有的大學生之一。他畢業后,由于熱心于畜牧養殖行業,精通香豬養殖技術和防疫技術,工也不去打,也沒有去找工作,而是毅然回鄉當“豬倌”。
2010年,借助國家的項目引導扶持,徐傳福投入了80余萬元在鎮里辦起了養殖場。建有標準圈舍5棟100間,占地面積達1500平方米,是宰便鎮目前規模最大的香豬養殖示范場。場內共有香豬409頭,其中種豬153頭,商品豬256頭,預計到2013年項目實施期末,養殖種豬規模達200頭,年出欄商品香豬2400頭以上,年產值達180萬元以上。年利潤將達到40萬元以上。
“今年上半年,我們廠產值達30萬元,上繳稅收14000元,帶動就業15人。現在,我們準備從簡單的電子初加工轉向深加工發展。”同樣享受到創業扶持的貫洞鎮返鄉農民工陳祿元高興地說。
如今,香豬產業的發展和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的建設,使從江縣許多外出務工農民的紛紛“回巢”,家鄉這株梧桐樹也引來許多外面的“金鳳凰”。(梁光源 雨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