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學生戀愛觀調查:三成人認可“同居”
中國廣播網消息 愛情,是人生必經的情感。如今,校園戀情作為一門“學問”開誠布公地搬到課堂上,讓天津大學的學生們第一次有了在戀愛課堂提問的機會。在天津大學舉行的“走進心靈,猜透你的心”——大學生正確戀愛觀主題講座,以發人深省的效果受到學生的熱捧。
現場:戀愛問題師生達成默契
講座當天全場座無虛席,大學生對于愛情這個亙古不衰話題的關注程度可見一斑。長期從事德育教學和心理咨詢工作、社交心理學課程主講教師楊燕教授是此次講座的主講。從傾慕性情感,過渡為友誼的建立,再升華成愛情,楊老師結合自己的經歷,深入淺出地為大學生剖析了如何尋找到自己的真愛、怎樣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建立后如何把握愛情的長久、失戀后的感情排解等大學生最關心的愛情問題。
“大學生首先要妥善處理好愛情、事業與學業的關系,不能為了談戀愛放棄自己的使命,因為任何愛情在現實社會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要想愛情長久,就要不斷創造可以供其生長的土壤,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愛情創造健康成長的條件。”臺上,楊老師講得用心良苦,臺下,學生們聽得專心致志。“其次,愛情是雙向的,互相有吸引對方的優點才能讓愛情有所結果。遇到愛你的人,一定要善待他(她),不管你是否也愛他(她)。全心全意去愛你愛的人,不要違背自己的內心,更不要玩弄感情。如果對方也愛你,那就好好地規劃一下自己的目標,努力給他(她)幸福。”楊老師的講述引得場下的學生感同身受、頻頻點頭。
解惑:親歷愛情為何力不從心
“愛和被愛都是一種能力,對于正確的愛情觀很多大學生一點就通,但就是在親身面對愛情時總感覺力不從心。”針對大學生戀愛的現狀,楊老師告訴記者,“愛情最重要的是互相理解、對愛人有責任心、懂得關心對方,而這些恰恰是大學生欠缺的。”楊老師說,很多女同學找她傾訴時,都會發出“男朋友不懂事、小心眼,一點也不關心我”的感慨。如今的大學生大多是“獨苗”,自私是難免的。但在真愛經過的時候,男女雙方應該好好把握,不要只想自己合適,對方并不虧欠你什么,負起應有的責任心,才能讓愛情長久。
楊老師表示,還有一部分大學生抱著“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錯誤觀點,這是對他人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愛情不是游戲,換位思考一下,也要考慮到他人的感受。“大學階段的愛情大多是追求浪漫,單純真摯的感情非常難得,我鼓勵每位大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真愛。”楊老師同時提醒大學生,接觸社會越來越久,感情也會更為現實,如果想讓愛情長久,兩個人不能只停留在外表的傾慕上,互愛內在才是最重要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是否一致,看待問題的角度、方法是否相同,也是影響愛情質量的關鍵。”
三成左右學生認可同居
在談及大學生同居這個敏感話題時,楊老師表示曾針對該問題在學校內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三成大學生對同居表示認同,至少一成學生曾同居。但由于傳統保守思想的影響,男同學大多表示“寬己嚴她”,自己接受同居,但如果現任女友曾與他人同居則不能接受。讓楊老師印象深刻的一位女生在尋求心理幫助時,坦言自己與現任男友的感情非常深且真摯,因此認為應該向他坦承一切,便將自己曾與前男友同居的事和盤托出。誰知,現男友不但不理解女生,而且表現得非常痛苦,兩人感情降至冰點。女孩懊悔不已,哭著詢問楊老師是否再也找不到真愛了。
對此,同為女性的楊老師建議,女生一定要自愛,因為大多數大學生尚顯孩子氣,并不真正懂得愛情和把握愛情,年輕人容易一時沖動造成終身遺憾,發現為時已晚才追悔莫及。面對愛情時,不要讓感性逾越理智。此外,一個懂得真愛的男生即使介意,也不會對女孩的過去揪住不放,愛是無私奉獻,互相尊重。“曾經做過什么”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現在他(她)為你做了什么”。
60后:婚前談性是“流氓”
1963年出生的嚴先生說,那個年代人們一般連“談戀愛”幾個字都說不出口,一般說法是“處對象”。找對象一般也沒有太高要求,主要是看對方有沒有正式工作,因為那時候每個月才領20元工資,如果對方沒有工作,婚后的家庭生活就很成問題。
1966年出生的黃女士說:“婚前性行為?羞死人了,那時候誰敢說這話,別人不把你當成流氓才怪呢。”
1965年出生的黎先生認為,那時候別人幫忙介紹男友或女友的事情很普遍。到了一定年齡還沒對象,周圍的好心人就會幫忙牽線搭橋,介紹他們認為雙方條件相當的異性認識。
80后:謹慎對待離婚
在某事業單位工作多年的小英,屬于80后女性。她說,只要不危害社會,不違反法律和道德,他們可以有多種理由反對婚前性行為,也可以有多種理由選擇婚前性行為。
盡管對婚前性行為持包容態度,但小英認為,既然選擇了婚姻,就不要像過家家,如果婚后發現合不來,千萬不要輕率地選擇離婚,可以給彼此一個磨合期,如果到最后還是合不來,可以再考慮離婚。
80后女性戴小姐認為,80后處于70后和90后之間,也分為開放型和傳統型兩種。戴小姐說,她自己屬于傳統型,希望戀愛婚姻從一而終。她不主張婚前性行為,但如果雙方確定要進入婚姻,婚前發生性關系也沒什么不可。如果婚后雙方感情不合,不能首先就想著離婚,而是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盡全力維護這段愛情和婚姻。
專家:歷史賦予每個時代的使命不同
成長、發展、變化的80后和90后,和所有時代的人一樣,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社會的評價和調查的結果有些出入,更體現了80后、90后的多元化,不像大家對50后、60后看法那樣趨于一致。
有專家表示,80后、90后是近幾年的產物,體現了他們和老一代人的區別與隔閡。不僅是結婚主力軍80后的婚戀觀在變化,整個社會的婚戀觀也在變化。中國市民婚戀觀的變化,是受到了10年前西方國家的影響。“不要覺得一代不如一代,這是成長所必須經歷的。”
每個時代的新一代似乎都受到特別的關注,因為他們身上打上了標志這個時代的鮮明烙印。對于新一代,似乎都有人來褒貶一番,或者憂心忡忡,或者贊揚嘉許。不同時代人們給予的定語都不同,如過去的“迷惘的一代”、“憤青”、“垮掉的一代”,到現在的“新新人類”。但不論是60后、70后,還是80后、90后,每個人都是歷史長鏈中的一環,只是歷史賦予每個時代的使命都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