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角落”變身“投資樂園”源于軟硬環境改善
黔東南地美人杰,苗侗文化底蘊豐厚,有“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百節之鄉”的美譽;自然資源豐富,是森林、礦產的“聚寶盆”。但從古至今,這里一直徘徊在中原經濟區的門外,在很多人的眼中,黔東南是一片被遺忘的“苗夷之地”,山窮水復,并非理想的投資目的地。然而,2011年第一季度,乘著貴州省“工業強省”的東風,邁著“奮力趕超”的步伐,黔東南竟然吸引了外界66.11億資金落地,是去年同期的7倍,而簽約資金更是達到583.39億,比去年同期整整增長了92倍!是什么吸引了如此多的外界目光和如潮而至的資金投資?經過走訪黔東南州招商辦,我們得到了答案。
一、“天塹變通途”,山那邊不再遙遠
新近通車的“廈蓉高速”貴州段途經黔東南,這條造價不菲的高速公路“橋連著洞,洞連著橋”,把貴州東南角的黎平、從江、榕江、丹寨這幾個最偏遠又具風情的縣份與北邊的貴陽、南邊的桂林、柳州連在了一起。以前黎平、從江到貴陽20個小時的車程,現在只用3個小時。在建的廈蓉高速廣西段建成通車后,從廣州北上黔東南走高速公路只需7個小時。
黔東南州招商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全州公路總長7686公里,在縣縣通油路的基礎上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全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481公里,在建386公里。正在建設的凱里黃平機場、貴廣快速鐵路、長昆客運專線和已經建成的320國道、321國道、黔桂鐵路、湘黔鐵路、滬昆高速公路、廈蓉高速公路和黎平機場一起,共同構建起了以公路、鐵路和航空為主,水路交通為輔的現代立體交通網絡。高速通道大大縮短了與珠三角、長三角的時空距離,區位優勢日益凸顯,短短幾年,黔東南從不為人知的遙遠角落忽然婷婷玉立在了珠三角、長三角面前。
二、“筑巢引丹鳳”,新工業園區拂塵以待
沿著廈蓉高速、滬昆高速和貴廣高鐵,黔東南州根據各地特色,重點規劃了凱里經濟開發區、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洛貫產業承接區、凱里爐山循環經濟區、麻江碧波工業園區、丹寨金鐘工業園區、臺江革一工業園區等重點工業園區,其他各縣也因地制宜規劃了各自的園區,重點吸收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礦產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醫藥、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和現代物流等產業投資。
產業園區是項目投資落地的重要平臺,通過建設產業園區,才能更有效地集中力量投入基礎建設、污染治理、環境保護,為項目落地夯實基礎,成為招商引資“大園區”、承接項目“大平臺”。黔東南州委書記廖少華指出:必須舍得對園區的投入,可采取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的市場化運作,制定并落實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既筑巢引鳳又引鳳筑巢,盡快完善現有園區的水、電、通信等配套基礎設施,努力實現水電路、場地等“五通一平”,甚至達到“七通一平”。同時,積極推進金融、物流、商貿、居住等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園區的吸引力和入駐水平,為項目落地、擴大投資創造優良的環境和條件。
三、“真心換真心”,苗侗真情感動客商
苗族、侗族以真誠好客聞名,這種民族性格讓每一位外來客商都深有體會。從河南到黔東南投資茶產業加工的“添香園”茶業總經理周道強說:雖然我投資不大,但是黔東南黨委政府的領導對我十分關心,招商、國土、稅務這些相關部門態度熱情,急客商之所急,想客商之所想,辦事效率很高,宣傳部門、農業部門積極為我們打開市場出謀劃策、營造氛圍,使我的企業從幾十萬的規模發展到今天幾千萬的資產,地方上的茶農也得到了自己的利益,實現了雙贏,我對當地黨委政府是萬分的感激。
近年來,黔東南州為了加強投資軟環境建設,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若干意見》、《黔東南州招商引資優惠暫行辦法》、《黔東南州招商引資獎懲辦法》、《黔東南州關于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從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塑立誠信的信用環境、打造優質的服務環境、維護安全的社會治安環境、建立健全投資軟環境考核考評長效機制等方面全力打造“投資樂園”,使外來投資者不僅不受氣、不憋氣、不慪氣,還要讓他們愛上黔東南、留在黔東南、建設黔東南。
(韋士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