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河"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陽光普照苗鄉侗寨
“政府出物資,村民出勞力”。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起到了極好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它填補了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空白”,陽光財政的光輝普照劍河縣苗鄉侗寨,照得農民心里暖洋洋。
走進紅繡之鄉劍河縣觀么鄉巫包村,整潔的村落中,一條條水泥路連通各家各戶,來來往往的村民笑意寫在臉上。巫包村共有274戶1254人。為了解決群眾“行路難”問題,巫包村民集思廣益,以解決最迫切的問題為主題,村民自己做主進行公議表決,最終把困擾村民多年的步道硬化問題提了出來,2009年通過爭取財政獎補資金3.45萬元,完成了1900米人行步道硬化,帶動了村內戶外道路的建設。嘗到了甜頭的村民2010年再次申請財政獎補資金6.46萬元修建了一座休閑亭,為過往群眾遮風避雨和休息納涼提供了方便;申請財政獎補資金3.78萬元修建巫包養家溝灌溉渠1400米,解決了50余畝的稻田灌溉問題。
同樣得益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太擁鄉柳落村九里自然寨舊貌換新顏。過去,九里自然寨進寨公路和入戶步道都是泥土路,村民出入困難。2010年九里自然寨通過申請財政獎補資金3.68萬元。完成了2000米長的步道硬化,使村里的群眾走上了平坦干凈的水泥路面,改變了九里自然寨以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現象,不僅激發了村民致富增收的熱情,還進一步增強了村民的團結互助意識。
觀么鄉巫包村、太擁鄉九里自然寨村容的變遷,是劍河縣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一個縮影。據統計,劍河縣自2009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縣以來,共投入資金4300萬元在12個鄉鎮的236個村實施完成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346個,受益群眾近20萬人。“一事一議” 財政獎補在苗鄉侗寨掀起了一股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熱潮,村寨變干凈了,文化活動多了,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了,凝聚了人心,群眾謀發展的勁頭更足了。 (夏永忠 付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