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名寧波城里孩子在貴州“吃苦”體驗記(圖)
- 在線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時間:2011/8/8 10:03:44 來源:中國寧波網(wǎng)
次日一早,女孩陪張李莎去村里轉(zhuǎn)了一圈。村里有不少新造的房子,可是進去一看,里面卻是空空蕩蕩的,“像極了一個水泥筑的空殼子。”女孩告訴張李莎,村里不少人都去浙江一帶打工了,“等攢夠造房子的錢,他們會回來造房子,然后再出去掙裝修的錢。”這似乎成了這個村的傳統(tǒng)。
張李莎后來才知道,銅鼓這個看似“貌不驚人”的小山村,曾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xiàn)代少數(shù)民族繪畫鄉(xiāng)”。“據(jù)說那里的苗家有繪畫的歷史,村里有不少人都會畫‘銅鼓畫’,其中最有名的當(dāng)屬趙元橋。”
張李莎也去拜訪過趙元橋。在趙元橋家,張李莎見到了名聲在外的“銅鼓畫”,“這些畫想像奇特,色彩艷麗,人物形象飽滿。”在農(nóng)民畫家眼里,大山可以是一道道彩色的織錦,樹干可以是一條條美麗的花帶,“它不講究中國畫的散點畫法,就在看似毫無章法之中,讓自己的想像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銅鼓畫”價格不菲。女孩說,有些外國人來訂貨,一幅普通的“銅鼓畫”,可以賣到700元,畫面稍微復(fù)雜些的,就要上千了。女孩也曾學(xué)過“銅鼓畫”,她告訴張李莎:“畫這畫需要細心和耐心。”她之前畫過一幅“銅鼓畫”,結(jié)果斷斷續(xù)續(xù)畫了一個月,“最終還是放棄了。”
那天,女孩的父親原本答應(yīng)帶張李莎去凱里的古董一條街,但后來因為天氣原因行程取消了,為了補償張李莎,女孩的母親就從箱底拿出了“傳家寶”——苗服讓她穿。
這套盛裝是女孩的外婆出嫁時做的,后來把它傳給了女孩的母親。“做這樣一套服裝,得花上一年多的時間。”女孩的母親對這套“傳家寶”很得意,她告訴張李莎,現(xiàn)在像這樣一套做工精細、刺繡精美的苗族盛裝,能賣上兩三萬元錢。
事實上,對于苗族人來說,誰家衣服繡得好,是女人能干的標(biāo)志,那些繁復(fù)華麗的苗族盛裝,也只有在節(jié)日祭祀和女兒出嫁時才曇花一現(xiàn),之后又被收回衣箱,等待下一個節(jié)日。
張李莎顯然已經(jīng)享受到了“特殊待遇”,她小心翼翼地穿上整套行頭,“很重,我一穿上,走路就像企鵝了,把他們一家都逗笑了。”
第二頓晚飯,張李莎是在女孩的結(jié)拜姐妹家吃的。“她們幾個結(jié)拜姐妹年齡相仿,當(dāng)初她們幾個結(jié)拜時,還真是舉行過儀式的。”張李莎說。
那晚,劃著拳,喝著自家釀的燒酒,張李莎醉了。她說,“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醉酒。”
有了對比才會珍惜幸福
徐文滔結(jié)對的男孩叫金田。從下司民族中學(xué)到金田家有30多公里的路程。平時,金田都住在鎮(zhèn)上的表哥家。
聽說徐文滔要來,表哥騎了摩托車帶他們?nèi)ソ鹛锛摇M局新愤^一個小市場時,表哥去買了一些雞肉,順便還割了一點豬頭肉。后來,徐文滔才知道,金田他們家過年的時候才會吃上這些菜,“這么隆重地招待我,我心里挺過意不去的。”徐文滔說。
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金田家到了。這是一個非常偏僻的小山村,一個村只有四五戶人家,都姓金。金田的父母去上海打工了,一年難得回來幾趟。金田是家里的獨子,這在當(dāng)?shù)氐募彝ブ幸膊⒉欢嘁姟?/P>
一進屋,金田就忙著收拾屋子,屋子里早已蒙了厚厚一層灰。小伙子每個學(xué)期都會回一趟家,打掃屋子,“不然就沒法進屋了。”金田笑著告訴徐文滔。
徐文滔會做菜,吃晚飯時,他決定露一手。可等金田把油、鹽拿到他跟前時,他還是吃了一驚。“那油是豬油,有那么大一盆。”徐文滔在記者面前比劃著一個籃球大小的圓圈。“而鹽是礦鹽,每顆都有指甲那么大。”
因為掌握不好鹽的用量,炒雞塊燒得挺失敗,“很咸。”但金田還是吃得津津有味,一邊吃一邊還朝徐文滔豎起大拇指。
“到了金田家,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進入了一個封閉的世界。電視機沒信號,手機也沒信號。我問,金田平時有什么娛樂活動,金田搖了搖頭。我當(dāng)時就沉默了。”徐文滔說。
次日,金田帶徐文滔去山里采蘑菇。在徐文滔的印象中,蘑菇都是長成傘一樣的,但是“他們那里的蘑菇,居然是像碗一樣的。”
金田一邊采,一邊向徐文滔傳授采蘑菇的知識,比如,顏色鮮艷長在奇怪地方的蘑菇,不能采,一般都有毒;底部發(fā)黑、破損或者被蟲蛀了的蘑菇也不能吃,吃起來會有苦味。一個多小時后,兩個人就采了滿滿一籃。
徐文滔說,當(dāng)?shù)厝艘话愣际乔宄茨⒐剑悄翘欤麄兡脕沓戳穗u肉,“這是我第一次吃上自己采的蘑菇。”徐文滔告訴記者,“收拾房子、做飯、采蘑菇……想想這就是貴州小伙伴平時的生活,不覺心中一顫,到過這樣的地方,體驗過這樣的生活,你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