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名寧波城里孩子在貴州“吃苦”體驗記(圖)
- 在線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時間:2011/8/8 10:03:44 來源:中國寧波網(wǎng)
那個懂事的女孩總讓人感動
采訪那天,蔡一給結(jié)對的女孩發(fā)短信,女孩說:“我們這里遭遇旱災了,玉米都枯了,要去討飯嘍。”盡管這句話帶點開玩笑的性質(zhì),但蔡一心里還是一陣難受。
事實上,蔡一回到寧波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一直忘不了那個笑起來很開心的女孩。蔡一說:“只要一想起她,自己花錢的時候就會克制一下。”
那個女孩叫楊珍弟,17歲。蔡一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見到楊珍弟時的情形,“黑黑瘦瘦小小的,一點都看不出她就要讀高一了”。見了蔡一,楊珍弟也不說話,就笑,然后遠遠地站著。
去珍弟家的那個下午,已經(jīng)沒有公交車了。蔡一她們等了一個多小時,才等來一輛破舊不堪的小面包車。原本只能載6個人的車子,后來硬是被塞進了10個人,“車子最后一排座位是被拆掉的,放上幾把小凳子,這樣可以坐更多的人。”
蔡一說,長這么大,從沒坐過這么破舊的車。但珍弟卻說,自己幾乎不坐這樣的車,“因為太貴了。”
到了珍弟家,一進屋,蔡一隨口問:“我可以穿拖鞋嗎?”她的本意是:我能換上自己帶的拖鞋嗎?但珍弟誤以為,蔡一需要一雙拖鞋。
珍弟沒動,站在那里尷尬地看著蔡一。蔡一這才注意到,珍弟已經(jīng)脫了鞋,光著腳丫子。“原來她連一雙拖鞋都沒有!”蔡一后來才知道,珍弟一年四季只有一雙運動鞋,而這雙運動鞋也早已“磨損得一塌糊涂了”。
在珍弟家的第二天,蔡一決定帶珍弟去凱里,這是17歲的珍弟第二次去凱里。小女孩很興奮,頭天晚上都沒怎么合眼。
凱里有電影院,蔡一說:“票價很便宜,一張電影票只要20元。”可是一聽要20元,從沒進過電影院的珍弟卻瞪大了雙眼,連連擺手:“太貴了,不要去,這太浪費錢了。”
蔡一要給珍弟買雙拖鞋,她“威脅”珍弟:“你不收,我就不回你家。”珍弟這才勉強同意了。
挑拖鞋時,細心的蔡一發(fā)現(xiàn),珍弟拿起一雙拖鞋試了又試,顯然,“她很喜歡”,但是,一問價格,要18元,珍弟吐了吐舌頭,連忙放下了。攤主似乎也看出了端倪,隨手拿起一雙塑料拖鞋,“喏,姑娘,這雙便宜,3元錢。”
這下,珍弟開心地笑了,她轉(zhuǎn)頭跟蔡一說:“姐姐,就要這雙,這雙穿著舒服。”蔡一說,自己無法形容當時的感覺,“只是那個笑起來沒心沒肺的女孩,真的懂事得讓人心疼”。
為了感謝蔡一,臨走時,珍弟一家給她送上了5斤糯米、5斤大米和5斤自家釀的米酒。蔡一說,這些禮物自己根本沒法拿,但還是挺感動的,“他們總是想把他們最好的東西給我。”
人生的第一次醉酒獻給了貴州小伙伴
張李莎的貴州之行,與其說是去體驗生活,倒不如說是去了解當?shù)氐拿耧L民俗。
張李莎結(jié)對女孩的家在銅鼓村。這個村位于凱里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西南部,是世界第二大苗寨,全村500多戶人家,全是苗族。
女孩的父母平日里在浙江湖州打工,因為家里要造新房,這才趕回了銅鼓村。女孩的父親是技術(shù)工人,他不無得意地跟張李莎說:“回來之后,廠里一直催我早點回去呢!”
因為原來的房子已經(jīng)拆掉,女孩一家五口只能暫時擠在一個臨時搭的塑料棚內(nèi)。偶爾棚外的雞、鴨、狗等家畜,也會進來“串串門”。張李莎調(diào)侃道:“我的第一頓晚餐,是在雞飛狗跳中吃完的。”
張李莎說,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吃飯,一家人仍然吃得很開心,“你會很明顯地感覺到,也許他們的生活并不容易,但這絲毫不影響到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幾個人在飯桌上天南地北地神侃,一頓飯整整吃了兩個多小時。
讓張李莎難忘的,是飯桌上一道叫“酸湯”的菜,“酸湯是他們自家釀的,再放上些白菜、豆芽……酸甜爽口。這是當?shù)厝说囊坏兰页2耍谡麄黔東南地區(qū)都挺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