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記者:李市長您好!請問貴陽與中關村開展創新驅動、區域合作,目前有哪些優勢條件?
李再勇市長:貴陽作為西部欠發達城市,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們的一些后發優勢不斷顯現,正釋放出強勁活力。
一是政策優勢。
①除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外,近年來還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批復了《貴陽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規劃》,并將貴陽明確為全國首批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等,給予了我們很多惠及面廣、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通過合作,我們可以共同發揮優勢把這些政策用足用好!
②同時,貴州省委、省政府連續兩次召開支持貴陽加快發展大會,出臺《關于支持貴陽市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給貴陽“放權、讓利、開綠燈”。這些特殊政策將有利于我們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區域合作,共同申報、研發、轉化一批重大項目,既滿足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帶動需要,又滿足貴陽轉型發展、加快發展需求,在合作中共享政策紅利。
二是生態優勢。貴陽是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之城。享有“爽爽的貴陽”美譽。
①爽在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貴陽位于北緯26度附近,平均海拔1100米,屬于人類居住的最佳緯度范圍和心臟休養的最佳海拔高度,是全國乃至全球紫外線輻射最少的地區之一。貴陽中心城區有374公里的兩條環城林帶,生態水域面積占14%,森林覆蓋率達43.2%,年平均氣溫15.3℃,夏季平均氣溫 23.2℃,相對濕度78%左右,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6%以上,空氣負氧離子達1.4萬個/每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實的天然“大空調”“大氧吧”,每到夏天,當許多城市熱浪滾滾、酷暑難熬的時候,貴陽卻涼風習習,一城清爽。
②爽在良好的人文生態環境。貴陽是一座移民城市,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會城市,共有48個少數民族,其中有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11個世居少數民族,多民族的長期聚居,形成了多彩的、多元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相互包容、和諧共生人文生態環境。
③爽在良好的社會生態環境。貴陽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連續三屆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貴陽也是全國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省會城市之一。
④爽在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貴陽正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目前已有2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40多家證券、保險機構入駐貴陽,村鎮銀行已實現全覆蓋,2012年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4394.4億元、3479.5億元,增長21.9%、15.4%。
這樣的環境,特別適合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這也與中關村自主創新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三是交通區位優勢。貴州、貴陽,正好位于成渝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長株潭經濟圈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幾何中心。一直以來,交通是制約我們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近年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關心支持下,貴州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交通體系正在形成。
①在公路方面,蘭海、滬昆、廈蓉、杭瑞等省際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到2015年貴州將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貴陽也將新增9條高速公路,形成聯結省內外的高速公路網。
②在鐵路方面,湘黔、川黔、貴昆、黔桂等鐵路在貴陽交匯,貴廣、滬昆、渝黔、成貴等高速鐵路正在加速規劃建設,屆時將形成貴陽至成都、昆明、長沙2小時,至武漢3小時,至廣州、西安等地4小時,至鄭州5小時,至上海等地6小時,至北京7小時的“快速鐵路交通圈”,貴州、貴陽正迎來高鐵時代。
③在航空方面,年吞吐量1550萬人次的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二期已建成投用,今年游客吞吐量可突破1000萬人次,在省會城市機場中排名第17位;目前即將啟動建設年吞吐量3500萬人次的三期工程。
④在城市內循環方面,已建成374公里的“三環十六射”城市骨干路網,市域快鐵、軌道交通正在加快建設。立體式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使貴州、貴陽與全國城市之間的空間距離快速拉近,為推動對外開放、加強區域合作創造了良好條件。如果說瑞士是歐洲的“十字路口”、交通樞紐,那我們可以形象地說,貴州、貴陽將成為中國西部的“十字路口”、交通樞紐。交通環境的改善,將為中關村貴陽科技園自主創新各要素的流動配置提供優質條件。
四是產業基礎優勢。近年來,我們堅持以生態文明為引領,從“五位一體”布局,著力構建綠色經濟生態、宜居城鎮生態、自強文化生態、友好自然生態、和諧社會生態、清明政治生態等六大生態體系,婉拒了一批項目、淘汰了一批產能、形成了一批新興的產業基礎。 2008年—2012年,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5.29%,年均下降3.26%;累計淘汰83戶落后企業、產能624.1萬噸;累計拒簽不符合環保要求項目資金達1200億元。貴陽市現有2個國家級開發區、8個國家級產業化基地、6個省級產業化示范基地,已初步形成12個產業園區和航空航天、裝備制造、資源深加工、新材料、醫藥食品等一批產業集群。同時,我們還有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創新企業。這樣一些資源要素,是我們雙方優化資源配置、拓展市場空間、開展協同創新的重要基礎。
五是人文優勢。近年來我們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實現了既快又好的目標,經濟增速從2011年進入全國省會城市前三位(2011年17.1%,位列第一;2012年15.9%,位列第二;今年上半年16.2%,位列第一),全市干部群眾構筑精神高地、沖出經濟洼地的信心,得到了極大地提振,全市上下充滿了“知行合一、協力爭先、不甘墊底、奮力爬高、后發趕超”的精、氣、神,這是我們攜手合作的強大動力支撐。
剛才,白智勇副主任講到,開展區域合作是中關村帶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揮創新引領作用的重要路徑。我想,貴陽借力創新驅動來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建設,正好找到了一條依托創新、轉型發展的科學路徑。這兩條路徑的切合,不僅是資源要素的互補,還是雙向動力的融合,更是戰略發展的需要。
在9月8日舉行的貴陽市政府與中關村管委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暨中關村企業家貴陽峰會系列活動上,將有437億元、54個科研類、科技服務類、孵化器建設類、產業類項目正式簽約,拉開合作新局面。
所以,我相信,貴陽與中關村通過強強合作、高端對接、深度融合,一定能創造出倍增效應,一定能在推進創新驅動、建設生態文明,開展協同創新、加快轉型升級中作出更多有益探索、創造更多成功經驗、實現合作雙贏,在全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