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初秋的貴陽,金風送爽、綠意盎然;初秋的北京,丹桂飄香、活力奔涌。
8月28日,貴陽市政府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聯合召開“創新驅動、區域合作”新聞發布會,雙方將重點在產業對接、科技金融、現代服務業等方面展開合作。
一個是國家批復建設的“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一個是國務院批準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貴陽與中關村的“牽手”,自然具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
正如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白智勇所說,于中關村而言,此次“牽手”貴陽開展區域合作,“是中關村帶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發揮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的需要,是中關村協同創新和實現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的需要,是中關村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企業做大做強的需要,是合作雙方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需要”。
那么,對于地處西南群山之中的貴陽來說,此次“牽手”又意味著什么呢?
當前,貴陽正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要求,努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
因此,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再勇說,貴陽與中關村開展合作,“是兩個‘國家級示范’的高位對接,是創新驅動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最佳組配”。
2007年,貴陽市作出《關于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決定》,提出要“把貴陽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生態產業發達、文化特色鮮明、生態觀念濃厚、市民和諧幸福、政府廉潔高效的生態文明城市;2012年2月,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把貴陽市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城市;2012年12月國家批復《貴陽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規劃》,把貴陽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省委、省政府也提出,要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的新路子。
遵循這樣的發展思路,貴陽始終堅持以生態文明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連續多年的經濟快速增長,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群眾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經濟增速從2011年起進入全國省會城市前三位;森林覆蓋率達43.2%,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6%以上。
但是,由于歷史等種種原因,貴陽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進程中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
《貴陽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規劃》顯示,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貴陽要面對“總體經濟實力仍然不強;生產方式粗放,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人才匱乏,教育、科技、文化事業發展相對滯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
其中,在構建生態工業、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方面面臨的問題尤為突出——
產業基礎方面,貴陽擁有2個國家級開發區、8個國家級產業化基地、6個省級產業化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12個產業園區和航空航天、裝備制造、資源深加工、新材料、醫藥食品等一批產業集群,但卻長期處于產業鏈的前端和價值鏈的低端;
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貴陽擁有“皓天光電”、“朗瑪”等有技術優勢、成長空間、市場潛力的高新項目,但高新技術產業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的比重不高;
在裝備制造業方面,小孟工業園已初具規模,但存在產業分散,產業附加值不高、利潤低,主機少、配套能力差等差距……
面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面對發展的新機遇,面對面臨的新問題,選擇一個什么樣的路徑、用什么來支撐肩負的使命和任務,就成為貴陽必須回答的問題。
經過認真思考,貴陽認為,“要以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走一條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生態發展、升級發展之路”。
這一選擇,讓貴陽與中關村的“牽手”有了一種必然性——
中關村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近2萬家、上市公司224家,2012年人均增加值達23萬元、人均實現銷售收入157萬元,是我國最重要、最活躍的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和創新創業中心;
貴陽有著良好的自然生態優勢和建設生態文明的先行實踐,正在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升,尋找依托創新驅動、實現轉型發展的科學路徑。
這種帶著必然性的選擇,也讓兩者的合作更具有戰略高度和示范意義——
產業對接方面,雙方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將開展深度合作,以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共同優化結構調整;
科技金融方面,中關村將發揮其科技金融服務業對貴陽市科技創新的促進作用,幫助貴陽企業實現融資上市、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等。同時,這也有助于中關村加速形成高端要素市場,推進北京科技金融中心建設;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中關村的高科技企業協會、產業聯盟涵蓋了各個行業,為企業服務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雙方將共同探討加強現代服務業方面的試點和合作;
同時,中關村還將在貴陽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吸引產業聯盟、企業協會、孵化器、天使投資人等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引領創新發展……
可以預見,“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高位對接、協調創新、深度合作,一定能夠補齊貴陽在加快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短板,促進貴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做大做強、生產性服務業加速發展,成為貴陽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的“加速器”。(貴陽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