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從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出發,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確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總體部署和各項舉措。我們將為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任務而不懈奮斗。
怎樣朝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邁進?《決定》指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
建設文化強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經濟的發展水平。經濟強則文化興,經濟在根本上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面貌。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黨承擔著治國理政的重要任務,必須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長期困擾我們的短缺經濟狀況已經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但從總體上看,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所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六位一體的布局。我們在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放在更加突出地位的同時,必須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繼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們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擁有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各種有利條件。但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文化發展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相比,與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相比,與世界高新技術發展與應用的形勢相比,還存在不相適應的問題。尤其是文化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的問題,使我國在快速發展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產生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所以,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因勢利導,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思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文化強國,不僅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也取決于發展的協調性。這種發展不能是片面的、畸形的、難以持續的發展,而應該是全面的、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是又好又快的發展。一句話,應該是科學發展。因此,我們朝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邁進,要走的是科學發展之路、協調發展之路、和諧發展之路。在堅持發展中,要更加注重解決體制機制問題、發展不平衡問題,更加注重與社會事業相銜接,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科學發展,就要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思想,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要求,貫穿到所有發展的戰略、發展的過程、發展的任務、發展的舉措中。當前突出的,就是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于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宏大文化人才隊伍;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推進文化科技創新;發揮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積極性,在全社會營造鼓勵文化創造的良好氛圍。同時,要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文化強國的基礎才會更為扎實,文化強國建設之路才能越來越寬。(王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