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在嫩寨村育秧現場,工人將營養土鏟入輸送帶,隨后分流至播種機,在機器的精準操作下,經過秧盤、覆土、稻種等一系列流程,一盤盤撒滿種子的秧盤就快速完成,等待轉運到田里。此時,在育秧田里,工人們正忙著擺盤、覆膜,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

圖為 在錦屏銅鼓鎮嫩寨村的育秧田里,工人們正在擺盤
“與傳統的育秧方式相比,水稻缽體育秧技術能夠培育出更加優質的秧苗,具有補苗率低、無植傷、立苗快、產量高的特點,能夠大幅度降低種植成本,是一項值得廣泛推廣的助農好技術。此外,州農科院和貴州大學的專家也為我們提供技術指導,進一步提高育秧的質量和管理水平。”銅鼓鎮嫩寨村黨支部書記楊昌忠說道。

圖為 在錦屏縣銅鼓鎮嫩寨村的水稻集中育苗基地里,工人們正在搶抓農時,積極開展第三批缽苗育秧工作

圖為 在錦屏縣銅鼓鎮嫩寨村的水稻集中育苗基地里,工人們正在搶抓農時,積極開展第三批缽苗育秧工作
據了解,銅鼓鎮嫩寨村計劃育1200畝秧苗,分三批進行,第一批400畝針對養魚田,第二批300畝針對綠肥田,第三批500畝針對油菜田,現在正在進行第三批育秧,25天左右就可進行大田移栽,水稻品種有野香優、貴紅1號、紅米、粵香優絲苗、黔禾香1號等。

圖為 在錦屏縣銅鼓鎮嫩寨村的水稻集中育苗基地里,工人們正在轉運秧盤
近年來,銅鼓鎮緊緊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依托壩區優勢,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優化提升農田基礎設施,實現機耕、機播、機防、機收,逐步推進全流程機械化種植水平,確保水稻產量穩步提升,助力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圖為 在錦屏縣銅鼓鎮嫩寨村的水稻集中育苗基地里,工人們正在轉運秧盤
(楊金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