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糾紛源于2001年2月紡織品公司與宇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人李某簽下協議,由紡織品公司94名職工與宇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共同集資在西門轄區修建一棟商住樓,當時法人李某承諾房子修建完工后,將分7套房子與8個門面給紡織品公司。但二十一年間,由于宇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人李某犯罪被判刑,此承諾一直得不到落實,二十一年紡織品公司職工多次與宇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新負責人溝通,但新負責人不認可之前的協議,多次協商均未能達成協議,此外,紡織品公司職工還經歷了租賃門面又被人直接換鎖。


多年來,凱里市問題樓盤專班多次組織雙方調解,因種種歷史原因,均未能達成調解協議。西門街道本著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2022年4月26日,積極協調凱里市住建局、西門街道大閣社區、西門街道聯調中心等相關部門參與此次糾紛化解工作,在西門街道聯調中心調解員楊昌梅細致耐心地勸解下,糾紛雙方本著友好協商的原則,歷時5個小時的調解,最終糾紛雙方采納了調解員楊昌梅的建議,雙方達成一致協議:宇龍房地產開發責任有限公司將7套房子與6個門面市場價值615萬元移交給紡織品公司,并現場簽訂了《調解協議書》。至此,二十一年的經濟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


近年來,凱里市西門街道著力全面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健全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于2021年12月建成西門街道聯調中心并投入使用,采取非訴訟、非對抗性方式妥善化解矛盾糾紛, 創新“一條龍”受理、“一站式”服務、“一攬子”模式解決各類矛盾糾紛,努力實現西門街道調解工作的五大“新轉變”。
一是在調解組織領導上,實現從部門負責向黨政施策轉變。凱里市西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成立由黨政“一把手”為組長的調解工作領導小組,改變原來由司法行政部門單打獨斗的調解工作局面,將調解工作上升到黨工委辦事處主導的層面。
二是在調解機構設置上,實現從傳統運行向專業平臺轉變。創設西門街道聯調中心,由街道政法委委員兼任聯調中心主任,負責日常協調調度工作;解決過去由人民調解直接與司法、行政調解對接運行不順暢的問題,整合、提升、協調資源相互銜接、高效運行。西門街道聯調中心是調解工作的總調度、總樞紐,充分發揮組織、指導、協調、推動、參與的積極作用,旨在讓各類矛盾糾紛在體系內得到有效流轉、有效化解,減少各級各部門行政成本、執法成本。
三是在調解隊伍建設上,實現從力量分散向專業壯大轉變。建立西門街道專業調解人員人才庫,吸收各行業的調解能手9人。目前,西門街道調解力量充足,聯解中心有可調配人員,能實現跨(地)州、跨街道(鄉鎮)、跨行業統籌調解。
四是在調解運行模式上,實現從固有模式向創新拓展轉變。創設了“訪調對接”“街道派出所對接”。通過全方位的對接,讓各類矛盾糾紛就地在西門轄區內流轉、化解,大大減少各類信訪、集體訪和越級訪現象,群眾解決問題的渠道逐步由信訪變為調解。2021年12月西門聯調中心運行以來,調解糾紛120起,其中合同糾紛48起,婚戀家庭糾紛30起,勞動爭議糾紛8起,死亡賠償糾紛4起,經濟糾紛4起,鄰里糾紛2起,物業糾紛1起,醫療糾紛1起,債務糾紛1起,房產糾紛1起,其他糾紛20起,調解成功107起,其余13起調解中,涉及金額1134萬余元,有效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五是在調解工作理念上,實現從被動應對向主動服務轉變。西門街道聯調中心可直接受理群眾調解請求,受理各類對接調解(包括信訪對接調解)。同時,西門街道定期深入基層排查矛盾糾紛,發現隱患主動介入、主動服務,遇突發性事件、事故,也主動調處,防范事態擴大和群體上訪,維穩效果明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