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在市農業農村局、市委組織部、承訓單位的精心組織安排下,結合當地特色農林產業發展情況,此次培訓涉及林下蜂、林下菌、林下中藥材套種、果樹修枝、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藥科學安全使用等內容。告別傳統理論“灌輸式”教學,將教學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實訓基地,讓學員邊聽課邊動手實操,并提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專家講解理論、現場答疑解惑。同時,為學員搭建互助交流平臺,開展經驗交流會。創新的教學模式深受學員歡迎,農民教育培訓效果立竿見影。

“感謝黨和政府提供寶貴學習機會,把志同道合的農業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學習,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一步提升了我們專業知識儲備及發展林農產業的信心!”學員龍啟花說道。

“現在極少有年輕人從事農業,之前我也很迷茫,通過這幾天的培訓,在老師和各位‘農友’的帶動鼓勵下,堅定了我發展農業的決心。對本次培訓的油茶套種中藥材非常感興趣,接下來要和老師同學進一步交流學習,討教種植技術。”00后學員潘能說道。

“辦農民滿意、農民需要的培訓,是我們田間學校的追求與發展方向,我們要認真總結培訓經驗,梳理學員意見及培訓需求,做好培訓后的跟蹤服務工作。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努力把農民教育培訓辦出成效,辦出凱里特色,為鄉村振興賦能加速。”格沖村培訓基地負責人潘榮蘭說道。

人才是支撐鄉村振興的關鍵,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是關鍵中的關鍵。農業技能培訓,猶如在農民和農業現代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未來的發展中,這一批“新農人”將會發揮創業示范及帶動作用,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支撐。(楊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