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非常重要的任務。凱里市民宗局立足部門職能,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切實把鄉村振興戰略擺在首要位置,謀在“新”處,落在“實”處,抓在“準”處,多措并舉,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起步良好。
一是抓政策理論學習。一方面,組織干部職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歷史性成就的論斷、關于脫貧攻堅基本經驗和認識的科學總結、關于偉大脫貧攻堅精神深刻提煉等精神。另一方面,結合“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干部職工學習《中國共產黨簡史》《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論述摘編》《中國共產黨黔東南州簡史》等黨史書籍,局黨組負責人到幫扶村開展黨史專題黨課等形式,通過開展黨史學習和政策理論學習,黨員干部進一步理解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豐富內涵,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正確方向有了清醒的認識,進而激發了他們的奮斗熱情和擔當精神。
二是抓幫扶責任落實。2021年6月,因工作需要,市委組織部對市民宗局聯系幫扶村進行了調整。為做好幫扶關系的銜接,防止工作斷檔、力量弱化,市民宗局及時對接下司鎮,將該鎮淑里村和花橋村56戶建檔立卡脫貧戶、邊緣易易致貧戶的聯系幫扶責任重新明確到每一個干部職工的身上,做到幫扶工作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干勁不減。
三是抓監測預警機制建立。2021年8月16-20日,市民宗局組織人員會同淑里村和花橋村對脫貧易致貧戶、低保戶、邊緣易致貧戶進行了評議,納入評議會研判的建檔立卡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共205戶,低保戶共83戶。通過對比篩查,淑里村、花橋村存在易致貧監測戶5戶,易致貧原因為因病和家庭主要勞動力病故等原因。下一步,市民宗局將緊盯因病、因學、重大災害、突發事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易返貧致貧關鍵因素,對脫貧不穩定人口與邊緣易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提前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及時化解返貧致貧風險,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和不出現新致貧。
四是抓鄉村產業發展。市民宗局堅持把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治本之策,積極爭取上級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支持幫扶村發展產業。截止2021年8月,共投入112萬元幫助幫扶村發展農業產業,其中,投入花橋村面條加工產業發展項目40萬元,投入淑里村精品水果示范園產業路硬化項目72.6萬元。
五是抓民族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根據上級民宗部門的工作要求,市民宗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取了基礎條件較好、村級班子較強的舟溪鎮曼洞村申報為全省民族鄉村振興試范村,以點帶面開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試點工作。截至2021年8月,省民宗委已下撥曼洞村鄉村振興資金280萬元。目前,市民宗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有特色、可持續、能示范”的要求加快該示范村的項目建設,各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之中。
六是抓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為探索移民安置小區城市民族工作新思路,以點帶面抓好其他安置點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市民宗局選定開懷街道上馬石社區作為易地扶貧搬遷民族團結示范創建社區,并緊緊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目標任務、突出“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時代主題,以幫助易地扶貧搬遷少數民族群眾融入城鎮為重點,深入開展以幫助引導群眾搬遷、幫助融入城鎮生活、幫助實現就業創業、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為主要內容的“四幫”服務。切實解決了少數民族群眾搬遷難、融入難、發展難等問題,形成了各民族群眾“平等交往、包容互助共居,相互欣賞、取長補短共學,協調配合、同向同力共事,生活多彩、成果共享共樂,人人參與、感恩奮進共建”的新局面。(潘定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