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一是提高認識,挖掘特色農產品發展潛力。強化政策宣傳,以產業為核心、文化為靈魂、旅游為主線、黨建為引領,創新管理模式,完善服務體系,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將農特產品發展結構進一步優化,增加特色優勢經濟作物種植。近年來,凱里市在依托山地資源優勢,著力培育和發展壯大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打造了平良貢米、食用菌、稻田魚、旁海生姜、水晶葡萄、黑毛豬、林下雞等10種特色農產品。

二是突出優勢,村級主導產業勢頭強勁。結合不同村鎮產業實際,不斷優化區域布局,發揮比較優勢,大力扶持新建和提升各類特色產業基地,特色農產品發展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已逐步培育形成了“賢鑫牌”生姜、“蠻方牌”線椒、“凱里水晶葡萄”、“下司草莓”“碧波藍莓”、“凱里平良貢米”、“凱里香蔥”等7個名優農特產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特”。

三是加快創新,激發特色農產品發展動力。深入挖掘凱里鄉村文化內涵,把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加快產品創新,延伸產業鏈條,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盤活農村資源,形成了一批獲得貴州省百強重點鄉鎮企業稱號的公司和品牌,衍生出以“凱里酸湯”為基礎的民族餐飲業和餐飲文化,打造出“亮歡寨”、“苗阿哥”、“老滕魚醬酸”等一批規模以上的餐飲企業品牌,并推動加快酸湯火鍋底料等系列新產品的研發,建立了比較穩定的酸湯產業原料基地,已帶動上萬戶農民種植辣椒、西紅柿、生姜,訂單種植面積過萬畝,“十三五”期間帶動農戶戶均增收1.3萬余元,實現了從因地制宜謀劃農特產品精深加工,加快構建現代農業服務業體系到打造集生產、儲運、加工、營銷于一體的特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48家、專業種養大戶178戶、家庭農場378個、家庭農莊44個,培養州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45家。

四是依托資源,打造農文旅融合產品。依托凱里特色文化旅游資源,以產業為媒介發展旅游,推出時下流行的果園采摘、民俗體驗、農業觀光等旅游項目,先后建成“云谷田園”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現代高效生態畜牧業示范園區、“苗侗百草”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黔原云珠”萬畝晚熟葡萄園區、下司草莓種植示范園區等5個省級示范園區和19個市鎮級農業示范園區;全面加強民族文化基因的保護和傳承,將現有的13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作為凱里市的優秀旅游資源加以利用和開發,重點扶持酸湯魚制作、苗族銀飾、苗族刺繡、苗族蘆笙制作、亻革家蠟染等少數民族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持續豐富旅游產品類別,結合當地特產與特色美食,研發推出藍豆餅、藍莓果脯、凱里酸湯粉、陶老者米花糖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休閑食品,推出凱里酸湯魚、香牛香羊癟、青椒童子雞、牯藏肉、血漿鴨等地方特色菜肴18個。今年上半年,凱里市接待旅游1659.8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73.29億元。(張云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