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打籽繡繡片——貴州凱里
貴州凱里:傳統文化嫁接現代要素 苗繡產業煥發新活力
苗繡是苗族民間刺繡技藝,是苗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貴州凱里積極挖掘傳統文化資源,以脫貧為核心,以培訓為抓手,以市場為目標,以合作社為落腳點,做大苗繡傳統產業,在指尖上繡出一條發展產業致富的新路。截至 2019 年底,凱里市相繼投入 400 余萬元,幫助 17 個村寨數千名繡娘對接時尚、對接電商,繡娘每年增收數千元。苗繡走出大山,站到了鄉村產業蓬勃發展的前沿,成為繼承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文化,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美麗產業。習近平總書記評價苗繡為:傳統的也是時尚的,一針一線繡出來,何其精彩!
整合資源 抱團發展
2015 年,凱里制定苗繡扶貧計劃,培育發展特色手工企業和專業合作社,通過 " 一帶一,一帶多 " 抱團式發展,輻射帶動了更多村寨婦女參與發展刺繡產業。梅香村在政府扶持下成立刺繡合作社,經過三年發展,累計接到企業訂單一百余萬元,苗繡作品銷往全國各地,甚至遠銷國外,繡娘收入達到三千元,有的近萬元。隨著訂單量不斷增加,梅香村合作社 " 一帶多 ",將多余訂單分發給周邊的凱棠、凱哨、養小等苗寨,帶動了周圍村寨婦女共同增收致富。

強化培訓 提升水平
為解決刺繡因村而異,因家庭而異,因人而異,與市場接軌不暢的問題,凱里以刺繡合作社為基礎,組織開展村寨培訓、集中培訓,提升刺繡產品標準化水平,更新繡娘發展理念。創新培訓形式。針對苗族村寨的少數民族婦女文化程度較低、識字率低問題,制作凱里方言和苗語雙版本苗繡視頻教材;開展作品曬、比、評,調動繡娘培訓積極性。豐富培訓內容。邀請省級大師傳授苗繡技藝,邀請企業負責人講解市場需求,走進企業實地學習文化創意、電商經營、市場理念,不斷提升培訓針對性、實效性。截至目前,凱里市已培訓各村寨繡娘 3500 余人次,有效解決苗繡標準化難和繡娘市場觀念缺乏的問題,推動苗繡作品變產品,轉化為商品。

交流合作 對接資源
從 2015 年開始,凱里市先后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達成合作實施 " 嘉人女性幸福基金 " 苗繡村寨扶持項目、" 指尖上的幸福 " 經濟賦權項目等協議,推動凱里及周邊地區苗繡發展。在項目帶動下,大山深處的繡娘走出凱里,到貴陽、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參觀學習、開拓眼界。通過與外地企業和廠商的接觸交流,不僅提升了繡娘的刺繡技藝,還讓她們學會造血,自己找訂單、簽訂單、做訂單,逐步拓展市場。

加大宣傳 打造品牌
為拓展發展空間,提升苗繡市場影響力,凱里市積極與多方合作,打造苗繡品牌形象。與深圳藝立方公司合作,打造 " 凱里試點 ",建設 " 走出去 " 合作平臺。邀請許晴、趙薇等為苗繡代言,提升知名度。通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牽線,與知名化妝品牌簽訂苗繡大單。在巴黎組織中國苗繡公益展,在上海舉辦中國苗繡展等。苗繡進一步與現代都市接觸、結緣,走向時尚和國際舞臺。

時光流轉,當傳統與時尚碰撞,當苗繡與產業融合,苗繡已不僅僅是苗族人世代延續的傳統手工,更是帶動苗鄉增收致富的時尚產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