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近日天氣晴朗,走進舟溪鎮新中大壩,一片綠色映入眼簾,整排綠油油的蔬菜生機盎然,長勢喜人。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據了解,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舟溪鎮以搶抓秋冬種農業生產為契機,緊跟“餐桌需求”轉,找準產業發展方向,在新中壩區打造龍須菜種植示范基地,實施“龍須菜+白菜”蔬菜雙種植,種植龍須菜210畝,套種白菜210畝。

“我們每年11月左右種植龍須菜,次年4月左右能采摘上市,所以我們采用的是以短養長的種植方式,在種龍須菜的同時,套種白菜,在龍須菜未成熟的這段時間,白菜可以上市場售賣,等這一季白菜售完,緊接著龍須菜就可成熟上市。”,負責龍須菜項目運營的吳治進說到。
產業發展,利益聯結和產銷對接是重點。據吳治進介紹,該基地龍須菜項目采取“黨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舟溪鎮黨委引領,黔東南宏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總體運營,新中村大平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合作實施。按照721利益分配模式,收益的70%用于運營公司的經營收入,20%作為村級合作社收益,進一步壯大合作社經濟發展,10%用于貧困戶利益聯結分紅,共覆蓋舟溪村、新中村68戶貧困戶,預計戶均增收約1400元。
“除了利益分紅,老百姓還能通過土地流轉以及務工獲得收入嘞,在前期種植階段,新中村合作社一天要組織30多名群眾到基地務工,每天80-100元的務工費。近期,我們已經聯系到收購白菜的商家,訂單一來,又可以帶動在家群眾參與務工。”吳治進說。

實施高效農業,技術支持是保障。據舟溪鎮農業分管領導介紹,該基地種植按照農業生產標準化和農產品加工精細化要求,從前期開箱起壟、播種、撒肥、種植到如今管理、采摘,市鎮兩級都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提供技術服務,有針對性地指導,增加蔬菜的產出效益。龍須菜預計畝產量達6000~8000斤,按照市場價3元/斤,全年產值預計可達420萬元,白菜畝產量預計達5000斤左右,畝產值能達到5000元左右。除此之外,為解決蔬菜銷售及產業鏈問題,舟溪鎮新中壩區龍須菜種植基地內,已建設完成冷鏈庫房1間,保障后續龍須菜冷藏。
據悉,為促進現代化高效農業發展,舟溪鎮早部署、早規劃,下好壩區產業發展“先行棋”,新中壩區除種植龍須菜外,還實施了油菜,草莓、鐵皮石斛育苗、“稻+魚”等產業,豐富了壩區產業業態,促進壩區經濟效益。
“下一步,我們將緊扣建設供凱蔬菜基地的產業發展定位,把蔬菜作為富民產業,結合訂單化種植模式,不斷擴大蔬菜種植規模,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舟溪鎮黨委書記母先濤說道。(劉有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