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一是做好迎檢資料建檔工作。縣非遺中心根據省州的文件要求,安排專人開展我縣迎接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評估驗收檔案建設工作,按照《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評估指標體系分解表》任務進行檔案材料和數據的收集并按相關要求將材料進行分類、編目、整理歸檔。按照指標內容的基本情況、工作保障機制、建設成效、創新性與可推廣性等四大體系共整理出20余本檔案資料,全方位的收集匯總了我縣各個部門的迎檢資料,為我縣迎接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評估驗收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做好迎檢氛圍營造工作。縣非遺中心起草文件關于印發《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錦屏縣宣傳工作方案》的通知發送至各鄉鎮和各相關責任部門,要求涉及單位積極配合全力做好此次宣傳工作,利用汽車站、酒店、加油站、出租車及涉及鄉鎮和部門的LED屏幕滾動、橫幅宣傳、微信公眾號及媒體的發布、宣傳展板、易拉寶、噴繪等各種形式擴大宣傳力度,其中LED屏幕滾動不低于2000次、橫幅宣傳不低于80副、易拉寶、展板不少于10個、微信公眾號及媒體發布宣傳不少于30次,充分通過多種宣傳方式盡力做到家喻戶曉,擴大群眾的知曉率。
三是做好迎檢培訓調度工作。為認真抓好黔東南文化生態實驗區迎接國家評估驗收籌備工作,錦屏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召開了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迎檢工作調度會,安排部署迎檢工作任務,組織參會人員學習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相內容,編制發放《迎檢應知應會》知識手冊。除此之外,會上還用非遺中心擬編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問答提綱,對參會的傳承人進行模擬對話,通過培訓讓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學習到了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評估驗收工作的相關內容,工作調度會取到了很好效果,讓代表性傳承人充分認識到了評估驗收工作的重要性。
四是開展網上知識測評工作。縣非遺中心認真籌劃、精心組織,通過網絡答題的方式開展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知識檢測工作。網上知識測試時間歷時2天,測試對象為全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全體干部職工、村干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經后臺統計全縣參測干部職工人數為5661人,其中測試結果顯示100分人員達95%以上,60分以上的及格率達99%以上。通過開展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網上知識檢測工作,讓大家深刻認識到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保護區域范圍,進一步學習了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其它相關知識以及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物知識的部分內容,從而讓大家對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這一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增強了全縣干部職工對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認知。(楊秀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