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近日,黃平縣市場監管局主要領導深入舊州、上塘等鄉鎮挖掘與探訪水稻產地文化,籌備申請“黃平大米”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在舊州鎮寨碧村,縣市場監管局主要領導向村支書王清華咨詢寨碧村乃至舊州鎮水稻區域性特質問題,并協商共建有機稻生產基地事宜。離開舊州寨碧后,考察組直奔上塘鎮,在鎮村相關負責人的陪同下就上塘鎮官田壩古貢米文化走訪村中的老人,聆聽老人們講述官田壩古貢米的歷史傳說。
上塘鎮官田壩原名榜田,因坡壩相連、緩坡造梯田、平地筑壩田而得名。榜田全為白泥土壤,土質獨特,種出的稻谷穗實米香,不擇品種,成飯不摻油鹽,味亦甘美。后因官方得知,上塘有一片良田,產出優質大米,即劃為官田,用于生產朝廷貢米,“官田壩”由此得名。

官田壩良田以溝河為界,形成封閉式地理特點,規模不足三百畝,森林水灌溉,無污染,土壤中含有特殊元素,米質特別,是生產有機大米的絕美基地,更有條件創建地理標志產品培育基地。
考察組還將對紙房鄉的西堰、舊州鎮的石板河、新州鎮的長嶺良田、谷隴鎮的加巴進行專項考察,溯本追源,重點探訪考察水稻的產地文化,把五地大米打包送檢,申請地理標志保護,打造“黃平大米”品牌,助力鄉村振興。(楊金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