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發揮宣傳引導。羊坪鎮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謀劃壩區產業發展,按照農村產業“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要求,通過“黨員+村干”挨家逐戶做思想動員,召開群眾會議,使廣大黨員、群眾對土地流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按每畝每年800元標準向農戶流轉土地,打消了農戶顧慮,把農戶從繁重的農活中解放出來,流轉土地實行規;N植,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黨的政策好,土地租出去都能有1000元收入。”龍塘村腿腳有點不太利索的70歲老人趙忠齊由衷感慨現在的變化,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土地荒著就荒著,也沒有任何收入。”
強化組織引領。羊坪鎮黨委政府利用扶貧專項資金,結合縣扶貧開發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為運作模式,種植高效經濟蔬菜。截至目前,羊坪鎮龍塘村、一碗水村、響水村、上寨村4個村已成功完成土地流轉近300畝,接下來將繼續發動群眾流轉土地200畝,“土地‘流’起來,農民才能富起來。
龍塘壩區依托良好的地理氣候條件優勢,緊緊圍繞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但之前,壩區農戶都是采用自發流轉的方式進行私下流轉,這種保障性差,農田設施也得不到改造,存在規;洜I困難等諸多問題。
抓好產業帶領。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結合500畝龍塘壩區產業發展,鎮黨委政府在資金政策上優先傾斜,讓農戶以土地方式入股合作社,跳出傳統農業的思維束縛,實現抱團發展,公司統籌做好產銷鏈接,大大降低群眾發展產業風險。
“土地流轉,加速了種植結構的調整,通過規模發展特色種植,一是能解決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二是能有效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好事。”說起土地流轉,羊坪鎮鎮長張國乾心里揣著一本明白賬,也總有說不完的話。(萬 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