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熱水要5元,上個廁所要2元,飯菜商品成倍高出市場價;找個座位休息也要20元茶位費,所謂“空調房”是個有上百床位的大通鋪,且存在明顯的消防安全隱患……
近日,央視《焦點訪談》曝光許多長途臥鋪大巴車停靠灰色“服務區”、給返鄉之人添堵的現象,引發網上熱議。
為什么長途臥鋪大巴車司機舍近求遠、舍正規服務區而求灰色“服務區”?因為司機會在這類服務區獲得至少兩三百的小費,哪里小費高就跑到哪里,這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對于不按批準的客運站點停靠或者不按規定的線路、公布班次行駛的行為,按照相關規定,司機會被處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能被吊銷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對此,司機們心知肚明,卻還公然違反,因為他們相信這些灰色“服務區”總是“神通廣大”。
更為吊詭的是,當記者向多個相關部門投訴時,得到的回復是“這屬于運輸管理部門職責,我們管不了”“你可以選擇不吃飯”“這個飯店我們管不了”。民眾返鄉途中的堵心事、煩心事,這么明顯的擾亂公路客運秩序、且存在巨大衛生安全隱患的事兒,竟遭遇推諉扯皮、互踢皮球,試問監管責任哪里去了,首問責任制哪里去了?
經央視曝光之后,湘鄉市連夜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專項整治工作
領導小組,組織交通局、市場監督局、發改局、應急管理局、公安局、交警大隊、消防大隊等部門單位,開展長途客運服務點專項整治行動。對輿論監督進行正面回應值得肯定。徹底解決長途客車“宰客”問題,不能只是對曝光個案進行處理,不能只是進行短期整治,而應當徹底整頓當地客運市場,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的監管機制。
實踐證明,亂象之所以產生,概因各部門都覺得“管不著”帶來的“破窗效應”。灰色“服務區”是管理的無人區、職能的交叉區,專項小組由這么多部門組成也證明了這一點,但這并不能成為敷衍塞責、“踢皮球”的理由。據稱,從貴州到浙江一路上有不少于50家這樣的服務區,監管的失位就會縱容違規現象的滋生,說到底,還是相關部門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祟,服務意識淡薄,擔當作為不夠。近年來,中央與地方下大力氣整治“四風”,取得明顯效果,但“四風”問題樹倒根存,具有頑固性、反復性。該事件中相關部門“管不了”的回復,再次證明,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只有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才能打牢思想根基、發揮制度威力,根除作風陋習才有希望。
返鄉路上,群眾碰到的種種暖心事、糟心事,都會成為觀察一個城市治理水平的窗口。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不僅需要砥柱般的責任意識、擔當作為,還需要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以環環相扣的接力治理打響城市的品質品牌。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是讓制度剛性形同虛設。涵養責任意識,保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讓社會治理的目標可見,讓干部的擔當作為情況可見,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就更為強烈。(鄒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