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走進白垛村芹菜塘、何家坳、鐵廠基地,看到勤勞的村民正在忙碌地進行整地、撒石灰、起箱、覆地膜、下苗,大家都卯足了勁搶抓農時,補回損失。“在家門口就能做活路,既方便照顧家里,又能增加收入,土地流轉給村里種果樹和丹參,還能拿一筆土地流轉費,比以前我們自己種玉米的收入多得多。”正在地里干活的群眾說。

據了解,該鄉套種丹參共計650余畝,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脫貧戶(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優先考慮建檔立卡貧困戶及將土地流轉的農戶,平均每天可吸納30余人務工,務工費每人每天平均100元,可有效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增加群眾收入。

“我們現在種植的丹參來年秋天就能正常投產,由貴州黔貴天賜大健康集團有限公司訂單回收,畝產干貨量可達500公斤左右,預計每畝凈利潤3500元。”談到套種的效益,該鄉有關負責人忍不住給我們算起了經濟賬,“有種子公司技術人員的指導、有老百姓的積極配合,我們很有信心!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探索林下經濟新途徑,發展一些短平快產業,讓更多鄉親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車。”

據悉,該鄉將持續開展低效作物調減工作,通過套種、套養等形式,因地制宜打造全新的農村產業革命示范帶,堅定不移把農村產業革命向縱深推進,以提高農業產業綜合效益,帶動群眾增收,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石明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