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戰“疫”勇擔當。雷厲風行,不怕困難,堅持原則,勇于擔當,工作任務不過夜,這是楊虹同志一慣工作作風。
“大嫂,請問這輛車是你家客人的嗎?”到現場后,楊虹和村干立即來到村民陸某家里,找到陸某的愛人了解情況。“楊主任,這輛車的人不是來我家的,可能是租我家房子的楊哥他家客人吧。”經找到陸某家租戶楊某了解,才知道楊某家2個從湖北來雷山拜年探親的親戚聽說楊某剛從老家回城,就從隔壁村子過來拜訪,隔壁村的干部也沒有發現這幾位湖北人的行蹤。楊虹當時感到情況嚴重,立即向村“兩委一隊”領導作了匯報,請他們過來一起開展勸返工作。 “你們作為遠方來的客人,我們是歡迎你們的,但是現在是特殊時期,疫情比較嚴重,你們應該知道你們從疫區過來給我們的群眾帶來被感染的風險,請你們支持和配合我們的工作,即刻返回……”楊虹苦口婆心而又堅持原則地對2個湖北人展開了勸導工作,最后,村“兩委”成員和駐村工作隊的其他同志都趕到了現場,大家做通了工作,將幾位湖北人送上了高速路返程,化解了一場疫病傳播的風險。

“楊哥,你們家都與湖北的客人有接觸了,從現在起你們就呆在家里不要外出,身體出現什么異常情況及時向村里說,按要求觀察滿14天后沒有什么異常你們再出去,這是我的電話號碼,有什么困難就聯系我,我一定盡力幫你們解決。”將湖北的客人勸離后,楊虹又回到租戶楊某家做起了讓他們全家居家隔離觀察的思想工作。
長豐村位居雷山縣城南郊城鄉結合部,距縣城中心一公里。為了進縣城務工、陪子女上學、經商做買賣,很多丹江鎮外的村民、外來人員都到長豐村里來租房、建房、買房居住,人員結構非常復雜。不少外來居民回老家過春節后返回來,打算再與親友聚幾天,大家熱鬧熱鬧后開始準備新一年的生產生活安排,所以每天都有很多從其他鄉鎮進村的外來人員,還一些人本身是從省外務工回來的,有的是從省外來拜年探親的,給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但是,楊虹同志不畏困難,不怕復雜,憑著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憑著自己長期基層工作練就的經驗和膽識,積極發揮自己苗漢雙語兼具、方言與普通話均來的素養,工作中勇于沖鋒,攻堅克難。

堅守第一線。楊虹是一名女共產黨員,她堅持佩帶黨徽,自覺加強黨性修養,亮明身份工作。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楊虹始終牢記“共產黨員”的身份,堅守在抗疫工作第一線。
新年至今,她只在大年三十晚匆匆地回老家陪老人吃了一餐年夜飯就立即回到工作崗位,與村“兩委一隊”的戰友們一起,深入自己負責的網格進行疫情防控工作。她積極向群眾開展疫情知識和防控政策宣傳,深入開展疫情排查,特別對武漢及湖北返鄉人員和與其密切接觸人員進行了一一登記,并充分發動群眾共同參與,對自己所包保的人員做到每天一走訪,帶著醫護人員按要求堅持做好監測工作,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教育和鼓勵群眾一起行動起來,盡量不要出門、不要串門,不扎堆、不聚集,共同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對全村排查出來的35戶229人建立臺賬實行責任包保,她積極主動參與疫情防控期間村民飲水、防火安全檢查。她還堅持在村疫情防控排查勸導服務卡點值守,帶頭加班加點值守卡點。在疫情防控前期物資緊的情況下,楊虹個人捐獻50個口罩、機制炭、方便面、礦泉水一批給村“兩委一隊”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緩解了長豐村疫情防控執守卡點人員口罩緊缺等物資困難問題。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是應該的,這點小貢獻算不了什么,你們看,在這場抗擊疫情工作中,很多群眾都作出了積極貢獻,比如,我們身邊的這些個體戶、企業家親自主動到值守卡點來送物資支持我們,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我們憑什么不把自己的工作職責。”對著村民們感謝的話語,楊虹總是由衷地這樣說。

脫貧熱心人。楊虹同志心性耿直,工作務實,待人親切,樂于助人。楊虹是雷山縣土地和房屋征收管理局辦公室主任,2018年5月,縣委組織部派到長豐村任脫貧攻堅工作駐村網格員。到村工作近兩年來,她工作上敢于擔當,作風上雷厲風行,自己負責的網格里哪家有幾口人,人員的結構是什么,身體狀況如何,哪家有哪些產業和收入來源,哪家需要什么幫助,她通過深入調查,掌握得清清楚楚,隨口都能如數家珍說出來。工作中,只要發現農戶家有什么困難,她都會想方設法地幫助解決。2018年底縣里安排資金補助住房達不到安全等級的貧困戶實施舊房改造,在得知貧困戶陸忠巖家由于經濟困難,自籌資金不足難以實施后,她從自己微薄的工資里拿擠出500元錢購買了水泥,幫助其將舊房改造實施完畢;在得知陸忠巖和另一戶貧困戶蔣玉君兩由于沒有衣柜,房間比較凌亂,她又花了2000元為他們購買了兩個衣柜;在得知貧困陸德邦因股骨壞死,長期受病痛折磨,行動不便,她多次到縣、鎮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幫助解決了醫療救助資金,使陸德邦能入醫治療,重新站了起來,走上了工作崗位;在得知貧困戶羅輝琴風濕關節病長期行動不便,她與丈夫利用下午下班后的休息時間驅車40多公里到凱里掏錢為其買藥等。“你一個月才3000元的工資,你這樣做哪里還有錢生活啊!”村支書經常這樣對她說,她心平氣和地說:“村民群眾還有困難,自己力所能及的就幫補一下。雖然不多,但一來可以助力村民解決實際問題,二來能夠鼓舞村民自力更生”。
“為人正直”、“好心”、“嘴巴甜”、“工作認真負責”這是村里群眾對楊虹的口碑。在村里,上至80歲老人,下至幾歲孩子,無論是貧困戶和非貧困戶,沒有一個不認識這位每天周而復始地在他們村里入戶走訪的“閨女”、“姐姐”和“叔媽”。

“大禹”在路上。楊虹家距離長豐村300米左右,但她每天從早上出門到晚上半夜才回到家,很多次兩頭黑,即便多次從家門口經過,也沒有回家休息一下或喝一口水,好多次下班回到家門或者離家只有幾十米的地方,接到村干電話后又義無反顧地轉身回村。正讀高三準備參加2020年高考的兒子需要輔導功課指導學習,家中還有70多歲高齡的公公、婆婆需要照顧,但再苦再累她都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私事家事而影響到工作。她的丈夫是一名紀檢監察干部,整天也是工作從早忙到黑。丈夫很理解也很支持楊虹的工作,有時因為工作任務太重,忙到半夜都還沒有完成,她的丈夫還主動到辦公室陪她一起熬夜,幫她一起加班。她經常驕傲地跟同事們說,她的工作能按時按量地完成,離不開家人對她的支持,離不開她有一個優秀的“賢內助”。
“疫”戰還在進行,工作還在延伸,楊虹的“大禹”行動還在路上,仍在持續……(余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