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為推動消防安全人人有責,確保村寨火災形勢持續穩定,進一步做好冬春季節火災防控工作。12月21日(農歷十一月初七)“戊戌”日,雷山縣西江鎮黃里村(高速公路搬遷新寨)44戶村民自籌資金(每戶200元)購買一條黃牛8000多元在隔河的村寨對面河沙灘,舉行“掃寨”活動。筆者在現場采訪看到,當天上午11時,該寨在拉牛進場前,將大路小道用稻草捆綁欄路并派人守護,不準人群車輛進寨,12位助手與祭師一道走村串戶,每到一家在大門口擺放十三個酒碗,并將酒灑在地上,祭師嘴里叨念著“消防安全人人有責,永遠平安無事”的“掃寨”等詞語,然后進家將火坑撒水滅火。經過一個多小時后,將拉牛進“掃寨”場地宰殺,才把已封路的稻草拆除,讓人群車輛通行;當天各家各戶還邀請寨外房族兄弟和在外工作兄弟姐妹及親戚朋友前來“見證”。當晚大家在河灘“掃寨”地酒肉飯飽后,將碗筷等生活用具洗干凈方能帶回家。 據了解,當天,與黃里大寨鄰近的中寨村154戶,每戶自籌資金100元,購買一頭15000多元的黃牛,也與黃里新寨同樣按照傳統民間“掃寨”村規舉行開展“掃寨”活動。

據悉,黃里村(大寨)近100戶村民已自籌資金,將在周五“壬寅”日開展“掃寨”活動。這是掃火星逐火魔,行防火保村寨,讓苗鄉村寨永遠平安無事。

“掃寨”是雷山縣苗族人民的一種集體防火保寨的民間習俗活動,主要分布在雷山縣的丹江鎮、望豐鄉、大塘鎮、達地鄉和方祥鄉等鄉鎮100多個苗族村寨。由于受歷史及風俗習慣影響,大部分苗族村寨都建在遠離水源的半山腰上,房屋星羅密布、層層疊疊,且大部分房屋為木質結構,耐火等級較低,一旦發生火災容易造成火燒連營的慘劇。苗族各寨的族老寨老們為保全寨平安,便議定在每年冬月間(農歷十一月)進行一次掃寨,即掃火星逐火魔,行防火保寨事宜,警示各家各戶男女老少注意防火,謹慎用火,避免發生火災,于是就有了苗族“掃寨”這一習俗。“掃寨”是以自然寨為界線的戶(包括機關企業在內住戶)自籌資金。各自然寨按照老祖先的規定,有的自然寨殺牛,有的自然寨殺豬,有的一年開展一次,有的兩三年開展一次,還有的自然寨出現“火警”后才開展“掃寨”活動;各自然寨按照防火安全村規民約的規定,如誰家發生火警火災,在開展“掃寨”活動時,該戶承擔一頭牛或一頭豬的購價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罰金。如果不出現火警火災的戶,各自然寨就按戶數(火坑)自籌資金開展“掃寨”活動。


據悉,雷山縣通過開展“掃寨”活動,不斷強化村民群防群治、自防自救、安全自查、隱患自除的責任意識和主動意識,充分利用“民間習俗”,推動全民消防進入新境界,助力冬春火災防控工作。近年來,該縣各級政府和應急、消防部門對“掃寨”文化進行拍攝宣傳,挖掘“掃寨”文化在苗族寨防火工作上所發揮的顯著作用,探索傳統與現代辦法在農村防火工作取得的成效。同時,將傳統的“掃寨”活動與現代農村消防宣傳形式相結合,將常用的家庭火災預防、常見火災撲救方法,火災自救逃生等消防知識宣傳到了田間地頭、村頭巷尾,進一步提高了苗族村民消防安全意識。圖為2020年12月21日黃里村(新寨)開展“掃寨”的場面。(張希才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