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始得千戶寨:記西江建寨的故事
在線投稿郵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值班QQ:449315
時間:2020-12-17 13:14:23 來源:
本網訊 “西江兒郎萬百千,千把姑娘同游方,村西樹下好談情,柳蔭側畔訴衷腸。”在苗族古歌《開天辟地》中有一段這樣唱道西江苗寨。在苗家,古歌的傳唱已逾千年,西江苗寨的歷史也像古歌傳唱的那樣,已存在了千年,千年始得千戶寨。
說起我們西江,以前老人家擺古的時候,都是說我們西江是連鬼都不愿意生活的地方,以前太窮了,但是我們西江,也曾經輝煌過;聽老人們講,在古時候,我們西江的老祖公都不是住在現在這里,都是住在雷公坪上面,是寅虎飛、莫虎飛兩個老祖公發現這里,才帶領我們到這里來居住的。兩個老祖公是兩兄弟,有一次農閑時期,寅虎飛和莫虎飛兩個老祖公帶著狗外出打獵,他們走出雷公坪,順著平時打獵的山路走,剛走出不遠,一大只野豬從林子里面跑出來,兩個老祖公就帶起狗一直追,順道山路就跑下來了。也不知過了多久,兩人帶著獵狗追著追著,來到一片平時沒來過的大山林里面,狗去追野豬去了,兩個老祖公沒追上狗,就靠在一棵大樹下抽煙等,等到狗回來找到兩個老祖公以后,兩個老祖公看到狗毛上沾滿了浮萍,我們苗家都認為,長浮萍的地方都能種水稻,都是有好田,適合居住的好地方。看到狗身上的這些浮萍,兩個老祖公帶著狗順這山溝往下走,不多時便找到了一個長滿了浮萍的大水塘,兩個老祖公激動又高興,這真是適合種水稻的好田,適合居住的好地方啊。莫老祖公當時就插了棵楓香樹的樹枝在旁邊,說明年來看,如果活了,就搬到這里來。等到第二年再來這里看,楓香樹真的成活了,于是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才搬到這里來,來到這里后,先民門在這口塘舉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動,老人們唱起古歌,感謝山神讓我們的祖公發現這好水好田好地方,請求山神將這好地方給我們居住。期初的時候,水塘周邊都還是大箐林,相傳在塘的西北旁邊還有個老虎窩,所以這個池塘又被稱為虎窩塘,苗語叫做“翁利學”。祖公們在西江住下以后,有一深夜里,大家聽到在塘底深處遠遠傳來水牛叫的聲音,先民們說,這口塘里有一條“勇狃”(苗語)即“水牛龍”,這口塘是龍潭虎穴之寶地,先民們對這口塘非常重視,保護有加,不準倒垃圾、倒臟水,洗尿片洗尿桶,不許大小便在塘里,違者必究,罰款祭塘。先民們還放魚在塘里,不許捕捉,保護得好好的,讓“水牛龍”安居。也才能保護寨子,蔭庇子孫,滅災除禍,人丁興旺。這口塘便是西江開寨以來的見證物,我們都認為這里是兩個老祖公發現西江的源頭,正是今天在嘎歌古巷里的源西江水塘,古歌堂也設在了塘邊上現在,水塘上面還有西江苗家先祖來到這里時候的雕像呢。
先民們來到這里后,發現河流的上游已經有人居住,這一支苗族是“良氏”苗族“享人”。他們先到西江河畔來開發農業種植了。為了繁衍生存,寅虎飛、莫虎飛與“良氏”苗族商討,得“享人”的同意后,寅虎飛、莫虎飛一家人和許多從雷公坪下來的“西氏”苗族與苗族“享人”共同開發西江河畔,搞農業種植,從此這里進入原始的農業階段。到了以后,就開始分配土地,羊排這個山頭是由莫虎飛老祖公家來住,他家是老大家,東引就由寅虎飛住,山腳的地方分給了隨娘嫁過來的雕虎飛住,后來“西氏”苗族人口不斷增多,又增加了一些其他的小寨。加上后來陸陸續續到來的,西江一天天壯大了起來。隨著寨子越來越大,人口也越來越多,“西氏”苗族的先民略施巧計,用毛草編成很大的草鞋,在河邊印了很多大腳印,被“享氏”族人發現后,他們認為這是野人怪獸的腳印,覺得住這里不安全,還問“西氏”族人要不要和他們一起搬走,“西氏”族人說不怕,難得找到這樣的居住地,不愿意搬走。就這樣,“享氏”支系就搬離了西江,他們先搬遷到西江“北近”、“松相坳”翻去右側邊的“長梭”定居。后來不知何因,再次搬遷到“千九”(今
施秉縣)定居至今,他們原來在居住的寨子被“西氏”苗族開發成梯田。如今西江的人們把這片梯田叫做“羊享”。經過千年的發展,一代代先民不懈努力奮斗,才成就了今天的千戶苗寨——西江。(盧鳳濱 注:文章部分轉載自《這就是西江》)
上一篇:2020雷山縣直機關黨支部書記黨務干部培訓班開班
下一篇:劉志榮:處理好群眾身邊的每一件小事 扎實開展政法信訪系統大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