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我叫吳永華,是
黎平縣交通運輸局的一名干部,2018年2月,我被組織選派到德化鄉德化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
德化村位于德化鄉政府駐地,2014年德化村人口434戶123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85戶655人貧困發生率為53.17%,是全省深度貧困村之一,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廣大干部群眾勠力同心戰貧,2020年德化村貧困人口順利實現“清零”,昔日貧困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吳永華(中)在村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上宣傳扶貧政策
抓黨建,促脫貧。德化村黨支部共有黨員27名,大多以退休老同志和外出務工者為主,留在家里的黨員較少,為了傳播黨的好聲音,講好貴州精彩脫貧故事,我認真落實“抓黨建,促脫貧”這一首要責任,帶領支部委員帶頭學習做表率,抓好黨性教育和理論學習,引導黨員群眾將思想、行動統一到落實扶貧政策和脫貧攻堅上來,通過“三會一課”、微信群等開展黨組織生活,促進黨建活動轉化為脫貧動力,指導村“兩委”充分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決策實施村級重大事項,妥善解決村內矛盾和問題。2018年7月,德化村被評為
黎平縣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德化岔路至翁殘公路實施混凝土路面后
要想富,先修路。德化岔路至翁殘公路,是德化村九組(翁殘寨)群眾保持生產生活的唯一一條交通要道,眼看著村里其他道路都在施工,可把組長龍玉竹急壞了,每次開會她都會提出群眾對這條的期盼。我安慰了組長龍玉竹并向村兩委了解了情況決定寫申請給主管部門,并親自到縣交通局作了匯報,同時又到中標單位進行對接,經縣交通局協調,2018年8月30日,機械順利進場施工,2019年1月22日,總長0.822公里,改建,路基寬度4.5米,路面寬度3.5米群眾期盼已久的水泥混凝土道路施工完成了,終于可以告別泥巴路了,群眾歡呼雀躍,喜笑顏開。近幾年來德化村通組路、產業路建設達到了7條16.5公里,交通路網四通八達,群眾生活生產方便快捷。
吳永華(右2)帶領村組干、黨員拆除廢棄豬牛圈
環境整治,舊貌換新顏。記得剛來村上的時候,寨內到處都可以看到一排排的旱廁、東倒西歪的豬牛圈、木皮瓦,夏天蚊蠅亂飛,味道極大,衛生死角難以打掃,整個村子深受貧困包圍。為了提升村寨環境,我們通過認真實施“三改”及環境整治改造,我親自帶領村組干、駐村工作隊、黨員與群眾一起拆除廢棄旱廁、豬牛圈、實施鐵皮換木皮瓦、旱廁改水廁等,原先夏天熏,蒼蠅亂飛瞎撞的衛生死角也變得干凈整潔,整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經過共同努力,拆除廢棄的豬牛圈15個、谷倉3個、旱廁47個,整治用鐵皮換木皮瓦1200米,建設竹籬笆墻275米,排污溝整治110米,村寨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2018年被評為“全省衛生村寨”稱號。
引導就業、發展好產業,拓寬增收渠道。結合德化村實際,我始終把組織群眾外出務工及發展好產業作為農戶增收的最有效途徑。兩年來,我通過組織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小組會宣傳黨的惠民政策75余次,入戶走訪農戶690次以上,根據農戶自身發展意愿,因地制宜制定一戶一策。2018年以來全村散養生豬253頭,養殖黃牛163頭,小香雞養殖5600羽,茶樹菇種植2萬棒,蔬菜種植20畝,前胡種植17畝,林下養蜂150箱,產業量化259戶,實現產業量化全覆蓋并分紅。通過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宣傳就業崗位、動員群眾參加現場招聘會、有組織勞務輸出等方式促進群眾就業增收。
組長吳益佇開心地說:“現在村子里樣樣齊全,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幸福感也提升了。”
駐村兩年多來,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團結奮進,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我們從一件件,一樁樁實事做起,一步步的被德化村人民所認識和信任。2018年10月,被評為“黎平縣2018年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2020年6月,被評為“全縣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
這兩年多的駐村時光,是我人生中最為難忘,最為寶貴的成長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