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渡金寨是滾大村的一個自然寨,總共才29戶,就有14戶貧困戶,貧困發生率近一半。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該鎮黨委政府積極面對,迎難而上,想方設法,按照“一村一特”、“一寨一品”、“一戶一業”的規劃,充分發揮優勢資源,為群眾尋求出路。2018年該村寨14戶貧困戶如期實現全部脫貧。

滾頭運夫妻趕時制作蘆笙
“這幾天,廣西三江鳥巢舞蹈培訓班的老師一直打電話催制200把蘆笙,等疫情過后開學還要訂制更多蘆笙,這些天我倆口子一直加班趕做,爭取一個月交貨”滾頭運激動地說。按一把160元算,有3.6萬元的收入。三年前,他毅然辭掉一個月8000多元的電渡廠工作,回家與其老丈人學做蘆笙制作,現在年收入12萬元左右。
踏入寨內就聽見幾聲清脆的蘆笙歌聲,尋聲走去,只見滾頭運正在給蘆笙調音,小心翼翼地打磨,用小刀一點一點地加工,時而用調音刀上下彈動簧片,時而在耳邊聽音質,現在的他,一聽就知道音質好不好,音調對不對了。精巧別致的蘆笙,刷過桐油的竹、杉筒呈現出深沉的亮黃色,再配上原生態的舞步和獨特的音樂旋律,耐人尋味......
據悉,小蘆笙主要是銷往廣西的三江縣、融水縣。逢年過節,蘆笙師傅拉著一車100至200把小蘆笙到三江、融水兩縣銷售,經常出現供不應求,兩縣的苗族男人是一人一把小蘆笙,蘆笙象征著苗族人民的民族魂。

滾老開搶時制作蘆笙
“去年小蘆笙銷售300多把,收入近6萬元。農歷十月后主要制作“比響”的大蘆笙,收入近5萬元。現在是白天下田干活,晚上回來做蘆笙,雖然有點辛苦但很是值得。”貧困戶滾老開算了筆帳,言語中包含著滿滿的幸福感。由于小孩還小,不能外出務工,夫妻在家發展小蘆笙產業,生活上有了收入保障,還可以照顧家庭,這讓滾老開很滿足。
據了解,小蘆笙有6管、12管、18管、24管等不同型號和G、H、F等不同音調,完全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要求,價格從160元至1200元不等。同時,蘆笙師傅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手段,通過快手、抖音等網絡直播手段銷售,開展線上和線下等銷售模式。

12管G調小蘆笙
渡金寨有6家小蘆笙制作戶,小蘆笙制作不受疫情影響,更不受天氣影響,一年四季可以制作,一年四季可以銷售。師傅們根據市場需求,搶抓時間有計劃地趕制不同型號不同音調的小蘆笙,今年預計年收入達80萬左右元。
小竹子里蘊含著大文章,小蘆笙中深藏著大幸福。近年來,該鎮立足地方資源優勢,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大力發展小蘆笙地方特色產業,拓展群眾收入致富渠道,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了脫貧攻堅成效。(姜永模 陳家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