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凱里市開懷街道上馬石社區是
凱里市最早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社區之一,作為易地移民安置點的上馬石小區安共置了來自凱里市13個鄉鎮(街道)和跨行政區域搬遷移民共2138戶9007人。移民主要以少數民族居多,占搬遷總人數總人數99.7%,其中苗族占總人數的97.4%。

上馬石易地搬遷移民小區
近年來,開懷街道上馬石社區始終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和“五個體系”建設統籌易地搬遷工作。2018年12月,該社區榮獲“凱里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社區”稱號;2019年9月,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2020年11月,上馬石安置點入選全國“十三五”美麗安置小區。在新的形勢下,開懷街道上馬石社區持續發力,不斷打出“組合拳”,與搬遷群眾攜手共鑄民族團結之“花”。

上馬石社區榮譽墻
實施親情安置,讓搬遷群眾“戀”新家。走進上馬石小區,可以清楚看到每個樓棟上都寫著“萬潮樓”、“
臺江樓”、“灣水樓”等字樣。為促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的鄰里關系,上馬石社區從搬遷之初就實施親情安置,將同鄉、同村、同組及具有親友關系的搬遷群眾實行集中安置,使搬遷群眾出門就能“走親戚”,一起過“苗年”,共話民族夢。強化登門拜訪“攀親戚”,社區工作者主動登門拜訪120余次,與少數民族群眾認親戚、交朋友、記鄉愁。通過親情安置讓搬遷群眾有了“家”的感覺,同時也延續了少數民族的傳統,增進了鄰里情,增強了歸屬感和幸福感。

加大宣傳教育,奏響“民族團結一家親”旋律。在上馬石小區內,上馬石民族文化廣場上,隨處可見的民族團結宣傳標語。上馬石社區運用各種宣傳媒體和陣地不斷加強民族團結政策的宣傳,在重大節日擺攤設點積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不斷增強民眾的法律意識。在搬遷伊始,存在國家通用語言漢語言障礙的少數民族群眾總人數達300余人。社區依托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和苗族文化培訓基地,邀請雙語
人才專家或教師,對
社區居民統一進行培訓。截至目前,已開展4期雙語脫貧攻堅培訓,培訓人數200余人次。民族教育從娃娃抓起,在凱里市十三幼兒園,把孩子的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結合起來,孩子們在學習文化的同時還不斷的保留著少數民族的傳統。打糍粑、踩高蹺、唱民歌、畫家鄉,幼兒園將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學活動當中。通過宣傳和教育不斷的奏響“中華民族一家親”主旋律。

開展就業培訓服務,讓少數民族同胞“能致富”。10月24日,凱里市2020年錦繡計劃開班儀式在上馬石社區道德講堂隆重舉行,針對少數民族婦女都擅長刺繡的特點,對社區內搬遷婦女進行專業培訓,培訓合格后直接上崗。一直以來上馬石社區著力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創業問題,上馬石移民小區劃定2000平方米作為移民創業基地,并開出優惠條件,吸納創業帶頭人或者企業入駐上馬石移民創業基地。截至目前,已有3家企業正式入駐上馬石移民創業基地并投入使用,分別是
黔東南奇森制衣有限公司、
黔東南恒恩制衣有限公司、凱里市興美弘楊制衣廠,其中,興美弘楊制衣廠為上馬石搬遷群眾自主創業建立企業。為幫助移民群眾提高就業技能,從2017年2月上馬石“移民夜校”正式投入使以來,集中對有就業意愿的移民群眾開展技能培訓,培訓主要有育嬰師、養老護理、電工、廚師、挖掘機、服裝等內容。目前,共培訓73期,3411人次。切實讓少數民族同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奔小康”。

凱里市2020年錦繡計劃開班儀式合影留戀
尊重移民風俗,開展豐富多少的民族活動。上馬石小區的少數民族以苗族為主,苗族是一個熱情好客、愛好歌舞的民族,唱山歌、跳蘆笙舞、斗牛、長桌宴無不彰顯他們的傳統文化。社區在充分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同時,為了讓搬遷群眾感到“熱鬧”,特別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活動。一年一度的苗年節,載歌載舞,讓搬遷群眾搬遷之初就有了家的感覺。在長桌宴的基礎上獨創的上馬石社區“百家宴”活動,讓每戶居民都能參與其中,美食佳肴,高山流水。在品嘗少數民族美食的同時,體會了黔東南少數民族的熱情好客。還有端午節包粽子比賽,廣場舞大賽,文藝匯演活動等。通過豐富多彩的民族活動,不斷的鞏固上馬石社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成果。

上馬石社區包粽子比賽
當前正值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出列吹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號角。在新的形勢下,開懷街道上馬石社區將繼續浚其源、涵其林、鍥而不舍,久久為功,以“民族團結”之水,澆灌易地扶貧搬遷幸福之“花”。(柴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