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凱里市三棵樹鎮衛生院胡蓮詩的抗疫日記

本網訊 5月12日,正值第109個國際護士節,這一年,我們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驗。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護理工作者無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們是白衣戰士,更是隊伍中的排頭兵。
有人說,赤子之心最難得,尤其是歷經俗世風雨后,這世上阡陌縱橫,路長而歧,唯有不忘初心,方能守住本心。
2020春節是我們經歷過最特殊的一個春節,今年1月22日,還有兩天就過年,同事們都在計劃著春節的行程,有家在他鄉到我院工作的年輕人,有成家在外地的半邊戶,還有父母在外地的小家庭。
購置年貨理所當然成了春節前奏曲,有的到水果批發市場買糖果蔬菜,有的為父母購買新年禮物,有的到童裝店為孩子們添置新衣服……每個人都沉浸在春節來臨的喜悅中,春節假期去看看久未謀面的父母、遠在他鄉的妻兒、還有好長時間沒有促膝談心的兄弟姐妹。
1月23日一場全院職工緊急會議把即將踏上返鄉歸途的我們留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退掉返鄉的車票,收起裝著濃濃鄉愁的行囊,穿上白色的戰袍,義無反顧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戰斗中。

接下來便是同事們一個個解釋不能回家過春節的“熱線”,我也毫不例外的加入其中,當父母接到我不能回家過年的消息,雖然也很失望,但還是安慰我說:“不回來沒有啥,工作要緊!我們把年貨都備齊了,你好好工作,注意身體”,放下電話那一刻,滿懷對父母的愧疚,任淚水模糊雙眼,但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疫情當前,我責無旁貸,別無選擇。
“放心吧,我和兒子在后方全力以赴的支持你,負責搞好后勤,你全身心的投入戰斗,但也要保護好自己哦!”當丈夫跟兒子知道我要參加疫情防控工作時,對我說了以上話語,在兩個多月的疫情防控中,丈夫不僅是這樣說的,他和兒子也是這樣做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緊接著三棵樹鎮衛生院領導開始對全院84名職工做了詳細的工作部署:一是發熱門診及預檢分診由臨床上班的醫生和護士兼職轉診和倒班。二是協助縣道3個卡點監測體溫。三是進行22個村的入戶監測體溫。四是要對全院的每個角落每天消毒2次。五是后勤人員要做好車輛安排。六是完成入戶排查、接診、轉診以及各種報表、臺賬和匯總,疫情期間整個醫院幾乎都是在超負荷的運轉——沒有確定的下班時間,沒有節假日,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場戰役的戰斗狀態。
發熱門診、預檢分診是醫院的前沿崗位,責任重,風險大,在醫院防護物質短缺的情況下,全體醫務人員克服重重困難,在臨時搭建的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開始了疫情防控工作。一天幾個小時工作下來,腿凍僵了、面部變形了,手背變白了,整個人幾乎不聽使喚。就這樣一班接一班,一天接一天,從寒冬臘月直到春暖花開。

1月29日,衛生院接到三棵樹鎮政府疫情防控安排部署,轄區要設立縣道路卡點,協助政府對過往車輛人員進行體溫檢測。我院立即召開會議進行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縣道卡點崗也進入了戰斗狀態,單位的人員嚴重不足,醫院臨床人員要常態接診病人,開設預檢分診、發熱門診、入村入戶監測體溫、醫院每個角落的消毒等等。
縣道卡點的排查必須有單位的人員協助對過往人員的體溫檢測,院里在實在排不過人員的情況下,院務會討論決定讓做報表臺賬、接診轉診及防控管理的三個副院長兼職三個卡點的檢測體溫任務,我當天就被派遣到格沖卡點對過往車輛的行人進行體溫檢測。
當時還有很厚的積雪,寒風刺骨,過往的車輛也很多,每來一輛車就要登記檢測過往車輛人員的體溫,對體溫有異常的還要用水銀溫度計測量5分鐘正常再放行。
戴上手套的手凍僵了、變白了、起褶皺了,帶雪的寒風已經模糊了雙眼,幾個小時站下來腿都不聽使喚了。

一同卡點執勤的一名三棵樹鎮派出所交警同志說:“大姐你臉都凍紅了,到車上去暖暖吧,我幫你測量。”我說:“沒事的,堅持一下就好了。”
這樣臨時被派遣的我,到卡點崗只是一個下午的體會,接下來便是縣道卡點崗的6名同志輪換堅持20多天,沒有一個人請假,也沒有一個人遲到、早退,更沒有一個人向院領導抱怨及臨陣逃離,有的是醫務人員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家都積極投入到戰斗中去,做到不漏一人、嚴防死守。
緊接著是入戶體溫檢測崗,這個崗位有22個人23個村居委,每個村的監測人數都很多。人員不夠、工作任務很重的情況下,我跟其他同事常常兼職入村入戶完成監測體溫任務。
回到家,我也常常到愛人面前談到下村為返鄉人員入戶體溫檢測,他聽了后就想用周末時間陪我下村入戶體驗一把。
周六早上7點30,愛人陪同我一同出發三棵樹鎮老鴉村,挨家挨戶對返鄉人員測量體溫、登記、詢問身體狀況、宣傳注意事項等。由于這個村的地理位置比較陡峭,從坡頂下到坡腳,又從坡腳又爬到坡頂,一早上5個多小時走了幾個來回下來,腿都軟了。
愛人感慨地對我說:“我來陪你測量一天都很累了,你們堅持了一個多月是怎么走下來的啊!”
我說:“我們單位不是我一個人這樣走,23個村居22個人每天的工作都是這樣的,我的這個村100多人的體溫檢測不算多,地理位置也不是最差的,還有比這里更遠更陡的村,監測人數還有400多人的嘞!”
他搖頭說:“你們的工作量確實很大,也很辛苦,更是更是危險,在這場戰役中你們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一天兩天能堅持,可是一個多月那是要怎樣的毅力和戰斗力啊!在艱難的爬山涉水中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一定有每個檢測人員艱辛和付出,同時在各自的崗位上飛灑著他們的汗水和淚水,也有很多困擾和無奈。
雖然我也親臨其中,但能體會的畢竟只是一小部份。記得一次檢測硐下村返鄉人員體溫的王醫生,拖著疲憊發抖的身軀,帶著顫抖聲音向我匯報時描述說:“我今天到了一戶約55歲男返鄉人員中檢測體溫,到他家門口敲門,門開了突然見他拿著一把菜刀怒氣沖沖地跑了出來,說我們天天來干什么?家里又沒人生病,哪個再來他家就要殺死哪個。”“緊接著就提起菜刀向我追趕過來。我一看他那樣滿臉的殺氣的樣子全身都軟了,癱倒在地上哭喊救命,跑也跑不動,還好周圍好心的鄰居立即跑過來幫忙解圍,才得以安全離開,不然后果不堪設想”,面對一些不理解和不合作的群眾,我們只有做好宣傳和解釋工作,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和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另外,面對檢測體溫有異常的,尤其是可疑接觸病人的人員,風險實在是太大,一旦防護措施不完善就會給醫務人員帶來感染的危險。記得有一次去給武漢務工返鄉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中午一點十分,來不及思考,也來不及準備,我穿上白大衣,戴上手套和口罩就出發了。因我們基層衛生院的防護服、護目鏡也是非常的緊缺,僅有的幾套也只能給接觸病人更危險的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所以在防護物質緊缺的情況下我也必須一如既往的前行,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原因放過任何可疑人員,以免導致疫情蔓延,這樣會更可怕。

前線的崗位有危險也有辛酸,有付出也有收獲。如果沒有后勤、消毒崗作為保障,為我們前線的人員排憂解難,是不會有今天抗疫成功的希望。后勤的車輛人員也一直沒有停息過,他們每天要接送23個村居22名入戶排查人員往返于單位和村之間,還要轉診病人,接診病人,轉運防控物質,還有夜班待崗等等。無論何時,他們接到電話就是第一時間到位做好一切后勤保障。作臺賬報表的人員一點也不輕松,從早上到晚上都在報送各種報表和數據,匯總等等,待逐個報完都已經是萬家燈火。
當前,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復工復產復學的重要時段,各行各業紛紛按下快進鍵。我們在這次全民參與的抗疫中有付出也有收獲,更多的是來自返鄉人員的配合與支持,和群眾的理解等等。
記得有一次接到武漢回來的隔離人員被統一集中隔離在凱里市區,對方打電話向我求助:“醫生,你要幫助一下我們”,我說“什么事?別著急慢慢說。”緊接著說:“我們是2020年1月23日一家人到武漢旅游,3天后離開武漢到張家港旅游,可是才到那就被當地疫情防控組隔離了19天,昨天放行回到凱里就被集中隔離到凱里市區的集中隔離點了,又要隔離14天才能回家,到期了你能不能派車來接我回家啊?我怕回不到家中途又被隔離了。”我說“沒事的,你們安心隔離吧,隔離期滿我接你們回家。”當時接到這個電話時我才明白,這次抗疫中不僅有我們的艱辛,也有老百姓在這次疫情中的付出。
抗疫不僅僅是國家跟政府和醫務人員的責任,更多的是全國上下14億人的責任,上下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才有希望戰勝這場疫情。
在這場戰役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喘息的同時也感到莫大的欣慰。有來自國家對疫情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的關心和關愛,有社會各界捐贈的防護物質和慰問品。這些無不讓我們的抗疫戰士感動而更具有戰斗力,更是心無旁騖的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戰斗中去。
在這場戰役中,我們流下了汗水,付出了艱辛,雖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也看不見硝煙彌漫,戰火連天,但是我們不缺戰士的英雄氣概,不畏犧牲的戰斗精神。我們這個團隊在這場戰役中各自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在千千萬萬個白衣戰士中,我們只是其中平凡的一員。回顧來時路,熱血依舊。在這場戰役中,我們雖然很辛苦,但是能換來大家的健康平安,我們認為很值!在此我們有機會為抗擊疫情而貢獻自己的力量,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胡蓮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