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20年4月8日,在凱里市大風洞鎮龍井壩村脫貧攻堅分隊隊長楊清鈺的帶領下,筆者隨攻堅隊員一行五人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農戶春耕春種情況。在龍井壩村林灣的八月瓜種植基,筆者看到,村民正忙著耕地除草和施肥,上百畝的八月瓜長勢喜人,瓜藤沿著水泥柱架設的鐵絲向前伸展,藤上枝葉子茂盛,多數瓜藤懸掛深紫色的花朵,山坡上生機盎然,令人陶醉。

“通過前幾個星期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宣傳,看來多數村民存舊思想觀念逐步有了轉變,自由選擇種植高效農作物,我們的工作沒白做”。楊清鈺對身邊同行的隊員一邊說,一邊朝正在地里勞動的村民走過去。
“歡迎光臨指導,我們三兄弟都種植八月瓜,大哥張紹武、姐夫王金國和我分別種了50畝。從長勢看來,今年一定是個豐收年。我常在網上查詢八月瓜的種植和藥用價值,從相關資料得知,八月瓜是一種食用、藥用、觀賞集為一體的原生態保健綠色新秀水果,很多人并不知道。據了解,目前凱里地區農戶種植八月瓜并不多。”村民張紹軍迎上來介紹。
村民張紹武今年53歲,他是龍井壩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受益者之一,見到攻堅分隊圍攏上來,他笑容滿面打開話匣子。張紹武深有感觸地說,龍井壩村人均土地面積少,過去自己種玉米,產量低,收入少,所以改種了八月瓜。前年開始種植幾畝,去年和今年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面積達100余畝,長勢喜人。去年八月瓜已掛果,賣出3000斤,平均價格10元。此外,還試種了6畝無花果,去年賣出300斤,平均價格每斤8元,毛利潤收入3.24萬元。通過對比,感覺種植特色水果的確比種玉米、大豆等作物劃算得多。
建檔立卡脫貧戶張紹品是張紹武的堂弟,看到堂兄張紹武種植八月瓜有甜頭,今年也種植了八月瓜。今天他趁著好天氣也在地里抓緊除草、澆水和殺蟲,看到攻堅分隊經過地頭,他熱情地打了招呼。

“目前我們遇到幾個困難和問題,一是八月瓜季節性強,不易儲藏,必須抓緊時間賣完,去年到凱里城區賣八月瓜的時候,無法辦得擺攤相關手續,沒有攤位,挑著熟透的八月瓜在街上東走西竄,心里很著急。二是目前種植基地需要安裝水管,距離較遠,資金不夠。三是八月瓜種植尚處在摸索階段,技術掌握不夠全面,缺乏技術指導。四是擔心隨著八月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瓜成熟季節可能存在銷路問題”。村民王金國向在場的攻堅分隊隊員道出了心中的憂慮。
隊長楊清鈺聽后,拿出手機向市級相關單位咨詢了攤位手續辦理、技術培訓等事項,并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解答。通過現場辦公,市民宗局領導當時同意解決1000米水管物資。她說,產業結構調整是當前我市脫貧攻堅工作一項重要內容,按照調結構、促增收的發展思路,龍井壩今年著力引導村民因地制宜改種優質高效經濟作物,低效農作物種植面積大幅減少。你們自覺調減低效農作物,改種八月瓜等高效經濟作物,路子選擇是對的,要多學習借鑒其他地方成功經驗,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你們所反映的困難和問題,攻堅分隊將及時匯總并向鎮黨委、鎮政府和本單位匯報,力爭盡快得到解決。
據了解,今年龍井壩村種植特色水果主要是八月瓜和無花果,其中種植八月瓜的農戶有6戶,種植面積156.5畝。此外,種植無花果2戶,種植面積12畝。今后,龍井壩村將朝著特色化、規模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專精特優”農產品,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讓持續優化的農業產業結構助推更多農民脫貧增收。(潘定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