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年來,市紀委市監委以“森林管護區”創建為抓手,強化對各級黨組織履行主體責任的監督,逐級壓實全面從嚴治黨森林管護區“護林員”責任,督促黨員領導干部堅決做到不缺位、不錯位、不越位,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推動全市政治生態持續向好。2019年,派駐紀檢監察組參加駐在部門“三重一大”會議271次,監督事項2037條,提出建議230條,否決事項87條,發現和處置問題線索33個;開展2輪巡察,巡察單位黨組織17個,發現問題302個。
市紀委市監委積極實踐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既堅持抓早抓小,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用紀律管住大多數,又重拳出擊,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拔“爛樹”護“森林”,深入推進全市黨風廉政建設規范化進程。去年,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黨員干部2956人次,其中運用“一種形態”第處理2707人次;運用“第二種形態”處理206人次;運用“第三種形態”處理22人次;運用“第四種形態”處理21人次。
同時,在明確“護什么、怎么護、如何護好”的基礎上,嚴肅追究“護不好”的主體之責。對管護責任落實不力,導致本管護區出現大面積“歪樹”“病樹”“爛樹”,甚至危及整片森林生態安全的一律倒查追責,大力釋放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2019年,共查處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工作不力68人次,用問責倒逼“兩個責任”的落實,力促各責任主體知其職、明其責、盡其力。
“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森林管護區’創建,就是牢牢抓住管黨治黨責任的‘牛鼻子’,堅持在管和護上不松手,推動政治生態持續向善向好,黨風政風持續向善向好,風清氣正、干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市紀委市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譚桂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