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黃平縣紙房鄉天馬村因交通條件落后、土地貧瘠、產業發展滯后等因素,群眾一直“富不起來”。近年來,天馬村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進一步強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圍繞“打造堅強堡壘、培養典型黨員、發展支柱產業、實現富民強村”為目標,通過串聯、融合、延伸等方式積極探索天馬村“黨建4+”模式引領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以“黨建+支部建設”,筑牢黨建根基強堡壘
天馬村緊抓黨建工作不放松,以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為突破口,著力提升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嚴格按照黨支部“八個規范化”建設標準,扎實推進農村黨支部建設,不斷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提升素質。天馬村按時有效地組織村支“兩委”成員、黨員和村民小組長進行主題教育學習活動。先后以“學報告、學黨章”為主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學習討論,增強全村黨員干部自身責任感和使命感,筑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現實意義。
扎實開展黨員教育活動,激發活力。強化“黨員教育”需“引進來”與“走出去”雙結合。堅持“引進來”,天馬村邀請鄉級的醫生、農業技術專家、農村致富帶頭人來村現場授課,觀摩演示,將黨員的思想教育學習和農業培訓有效的融為一體,使黨員群眾受益匪淺;堅持“走出去”,村支“兩委”班子積極參與縣級脫貧攻堅方面培訓,學習先進經驗,開闊眼界知識,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素質。
扎實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模范引領。天馬村建立“有人理事、有錢辦事、有陣地議事、有制度管事”的基層黨建工作保障機制,著力完善組織生活、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等各項制度,不斷夯實組織基礎。“主題黨日”活動做到年度有安排、月月有計劃、次次有主題,有力提升支部組織生活質量,豐富黨員精神文化生活。2020年,天馬村黨員共承諾完成事項10余件,召開支部會議研究發展黨員事宜8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12期。
以“黨建+產業謀劃”,助力群眾致富展新顏
天馬村通過“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方式,手牽手并聯投身于脫貧攻堅“主戰場”,實現基層組織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的“雙促進、雙提升”。同時該村依托地域特色,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突出發展特色生態農業,著力打造生態土產特色產業。如今,該村大力發展生態養蜂、生豬養殖、稻田養魚、林下養雞等特色產業,在幫助農民增產增收的同時,實現多元化產業蓬勃發展。
截止目前,該村生態養蜂專業合作社2個,蜜蜂養殖戶100余戶,存欄蜂2000余箱,實現年產值達200多萬元,覆蓋貧困戶42戶178人,年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組建生豬專業合作社1個,實施40.5萬元生豬養殖項目,覆蓋貧困戶21戶,養殖生豬500頭,實現年收入300多萬元,年戶均增收3500元。實施45萬元生豬散養項目1個,養殖生豬1100頭,覆蓋貧困戶185戶686人,戶均實現增收6000余元;稻田養魚項目總投資74.8萬元,發放魚苗1210公斤,覆蓋貧困戶65戶232人,總面積80畝,實現戶均增收1000元;該村2020年林下養雞項目,現已購買本地雞苗5千羽,建設圈舍4500平方米,預計年出欄10萬羽,收益達300余萬元,該項目實施后受益貧困戶為216戶756人。
精準扶貧產業項目建設的持續推進,群眾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也需緊跟其上。天馬村通過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田地教室”等方式為群眾送去技能;邀請本地致富能人、種養殖大戶實地講授,倡導村民學習“身邊能人”產業種養殖的好做法、好經驗,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召開農村致富帶頭人大會、“春暉使者”返鄉座談會、產業項目務虛會等會議,暢聊產業發展典型經驗,凝聚優勢產業做強共識,多形式助力該村脫貧致富有方向。
以“黨建+網格聯動”,推進“志智雙扶”促脫貧
天馬村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不斷提高村民的整體素質,引導全村人參與移風易俗、農村精神文明及生態文明建設。
自實行脫貧攻堅網格化管理以來,該村將黨組織建設與脫貧攻堅網格化管理進行深度融合,促進縣、鄉、村三級資金、項目、人員等資源力量下沉,形成“上下聯動,重心下移”的黨建與脫貧攻堅網格體系,切實增強黨建引領作用。
該村村支“兩委”與21名駐村網格員攜手共進,用心、用情、用力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切實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強化“思想扶貧”“宣傳扶貧”以及“文化扶貧”,統籌網格員、農村老黨員、各組組干以小組會、院壩會、板凳會等形式向群眾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精準扶貧政策、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鄉風文明等內容,提升其對黨和國家政策的了解,增強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念。
以“黨建+村民自治”,推動“十戶一體”顯成效
天馬村圍繞“干部帶頭干,黨員群眾跟著干”的工作思路,切實將“十戶一體”抱團發展模式運用到脫貧攻堅、環境整治、社會治安工作中來,以“十戶一體”模式,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通過“黨帶群、富帶貧、強帶弱”的方式,該村結合當地實際,把10戶左右居住相鄰、技能相似和產業發展方向相同的農戶捆綁,并推選能力強、想干事、敢做事的黨員或群眾為戶長。村黨總支部書記履行好“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帶領主體成員抓產業發展、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等工作。該村黨員干部在示范上下功夫,主動上街、巡河、串寨、進戶,將黨員干部示范行動重心下沉到組,做好“示范”表率,號召老黨員、寨老和群眾參與到脫貧攻堅、環境整治和社會治安工作中,廣泛聚合農村自治力量。
該村以聯防群治為依托,圍繞“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村民樂”的目標,扎實開展治安和諧聯防工程。以前的村級矛盾、糾紛,大多由鄉綜治部門、當地派出所及村支“兩委”進行協調。如今,在該村建立社會治安聯合主體之后,村民參與村內事務的渠道得到拓寬,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從而提高和調動了村民參與村級社會管理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群眾戶戶聯防。(楊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