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擁軍活動經常化。雙擁活動是否做到制度化、經常化,是檢驗一個地方雙擁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標志。從江縣始終堅持經常開展,軍地互動,積極探索創新開展富有時代特色和地方民族特色的群眾性活動。積極引導群眾在農忙季節組織為軍屬義務插秧、收谷等日常農活事務;組織一些村寨青年開展敲鑼打鼓歡送新兵和迎接退伍老兵活動;聯合縣人武部、縣農商行、縣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擁軍協會自籌資金為立功受獎軍人家屬送達喜報和獎金;每年與縣醫院、州康復醫院聯合為重點優撫對象開展義診并免費發放藥品,同時還邀請老兵參加烈士紀念日和重大慶典活動;每兩年開展“雙擁杯”籃球賽;每年組織一次軍休干部和每兩年組織一次享受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開展免費體檢活動,2019年度就為1582名享受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進行免費體檢。
慰問活動常態化。慰問駐地部隊和軍烈屬,在從江已經成為一種自覺行動。每逢“八一”和農歷重大節日,全縣各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愛心人士等自發組織,殺豬宰羊開展慰問駐從部隊和軍烈屬活動;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該縣開展了為“抗美援朝老兵”和“解放貴州親歷者”贈送匾牌慰問活動;2020年春節期間還對兩次赴黎巴嫩參加國際維和任務的從江籍士官潘合毅和參加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及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的從江籍士官楊光輝開展慰問和宣傳,在全縣范圍內營造了“一次維和,一生光榮”、“一人閱兵,全縣光榮”的濃厚氛圍。
表彰激勵制度化。從江縣重視培養、宣揚雙擁先進典型,出臺了《從江縣“雙擁”工作考核實施方案》,規定每兩年定期開展“最美退役軍人”“軍人世家”“十佳軍嫂”“雙擁模范個人”等表彰活動,促進標準活動制度化。僅2019年度,全縣就表彰了25名“最美退役軍人”和6個“軍人世家”家庭,同時為黔東南州推薦1名“最美退役軍人”,并獲得表彰。
軍民共建實效化。從江縣注重雙擁工作實效,狠抓軍民共建這個雙擁工作“橋梁”,先后有50多個單位參與了軍民共建活動,不斷豐富了雙擁工作內涵。縣職校與縣人武部成為了共建單位,使縣職校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十所革命老區“八一助學”工程管理示范校,得到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戚建國上將帶領的全國政協軍事代表團來考察時給予了高度贊揚。縣武警中隊與縣一中結盟互助,每年縣一中指派能力強的教師指導武警中隊士兵復習功課參加高考,2019年就有2名士兵成功考入軍事院校。結合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縣武裝部與很多鄉鎮結成軍民共建,發動民兵積極開展房屋透風漏雨整治、環境衛生整治,建成了美麗鄉村。
關心關愛家常化。認真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做好復員退伍軍人困難幫扶工作的十條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開展經常性走訪慰問,收集每個優撫對象存在的實際困難,主動解決退役軍人在生活、住房、就醫和創業等方面的困難。僅2019年就落實“解四難”資金94.65萬元,為助推全縣脫貧攻堅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政策落實規范化。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及時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人員;根據自然增長機制,按月足額發放各類撫恤補助金和生活補助金;在鄉老復員軍人的撫恤補助金達20400元/年,高于省級規定標準15062元/年的35%;高標準發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2020年由原來的9000元/年/人提高到12000元/年/人;積極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和就業招聘活動;認真落實免費乘坐公交車和大學生入伍等獎勵政策。
接待服務親情化。該縣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把退役軍人當家人,把退役軍人事情當家事,規范了全縣服務站工作人員的言行,一聲問候、一杯熱茶以及耐心的聆聽、暖心的話語、熱心的幫助,滿腔熱忱、傾心盡力、帶著愛心、帶著感情做好服務,讓退役軍人“進門”如“回家”,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近十年來全縣沒有退役軍人赴省進京上訪事件,更沒有到縣外參加各種非正常的活動,切實踐行讓退役軍人成為了全社會最尊敬的人。
雙擁工作是黨和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協調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工作。從江縣強化“七化”措施,不僅推動了新時代雙擁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有力激發了軍地和廣大軍民參與雙擁工作的政治熱情,也大力弘揚了全社會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營造良好的“雙擁”社會氛圍,夯實了全縣的“雙擁”根基。(魯 暢、梁金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