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隆冬苗寨,暖陽高照。
“2018年,我脫貧了,跟上了社會的腳步!1月21日,因車禍左臂截肢,今年44歲的凱里市灣水鎮翁當村脫貧戶吳壽祥,在久違的殺年豬吃刨湯席上,酌滿一碗碗米酒,邀親友喝酒碰杯,笑逐顏開地說。

2019年1月21日,凱里市灣水鎮翁當村脫貧戶吳壽祥脫貧迎新春的笑臉。(楊仁海 攝)
“祝賀!”大家連連稱贊。
溢滿香味的老木屋,一下子沸騰了,先干為敬的他,一邊勸酸湯魚、白斬雞、血漿肉,一邊用勺子幫大家盛刨湯,臉上寫滿了自信與榮光。

2019年1月21日,凱里市灣水鎮翁當村脫貧戶吳壽祥在烹飪刨湯。(楊仁海 攝)

2019年1月21日,凱里市灣水鎮翁當村脫貧戶吳壽祥與親友鄰居共進脫貧宴。(楊仁海 攝)
吳壽祥回憶說,翁當村,以前靠天吃飯,賴地穿衣,窮得叮當響。他結過兩次婚,生有三個孩子,年年都將過年豬賣了供娃娃讀書。如今,有政府幫扶發展產業,一家七口天天像過年。
“說千道萬,還是黨的扶貧政策好!”他發自肺腑感恩幫扶單位和干部,沒油鹽買來,送黑毛豬種豬,娃娃讀書政府補助生活費。
“今天殺了兩頭豬,一頭拿來過年,一頭拿去街上賣錢。”他揚眉吐氣地說,現在,圈里還有3頭母豬,1頭種公豬,10 多頭架子豬。
“以前習俗,有過年豬殺,表示家庭興旺。”其姐夫吳廣感觸至深地說,再苦再累,一年到頭就為了這頓刨湯。
“苦是苦點,脫貧快樂。”吳壽祥笑盈盈的,板著指頭與大家算起了脫貧賬:2018年,養黑毛豬母豬、種公豬和肥豬(年出欄28頭)收入8萬元;合作社分得2萬元;收水稻5000斤、苞谷800斤,總共11萬余元。

2019年1月21日,凱里市灣水鎮翁當村脫貧戶吳壽祥一家照脫貧全家福。(楊仁海 攝)
“吳壽祥很樂觀,熱心公益,喜歡幫助鄉親。”凱里市工信局幫扶干部吳治軍介紹說,雖然他只有一只手,但犁田、栽秧、打谷比一般人還厲害。
酒過三巡,臉微微泛紅的吳壽祥,馬上站起來示范,躬著腰,半蹲,把秧子解開放在左膝蓋前浮在水面上,然后右手分秧時抵膝蓋,插好退,插好退,快得很。
“吳壽祥是個‘大力士’呢,一百多斤的東西,一只手提起來甩上肩,輕輕松松。”鄉鄰吳壽武笑稱,他還是一個“算盤精”。
去年,他種植1000棵牛皮菜,每天輪流剝一挑,然后用切菜機切碎,放入煮開的苞米面中攪拌后喂豬,今天大家吃的這些豬肉,就是吳壽祥喂的熟潲豬。
吳壽祥說:“這種豬潲營養好,豬特別喜歡吃,還可節約三分之二的苞谷面和米糠。”
“現在的豬幸福,頓頓‘吃火鍋’。”吳廣風趣說,還燒蚊香。
“今年,在扶貧干部的指導下,計劃擴大養殖規模,實行人畜分離。”吳壽祥喜滋滋地說,在責任地,新建占地400平方米的標準化養豬場,年存欄能繁母豬10頭,種公豬1頭,年出欄肥豬100頭以上。


2019年1月21日,凱里市灣水鎮翁當村脫貧戶吳壽祥與幫扶干部在分享豐收快樂。(楊仁海 攝)
他說,通過幫扶單位牽線,目前有一家建材愛心企業捐送3萬塊水泥磚,全都運到了擬建的養豬場地。

2019年1月21日,凱里市灣水鎮翁當村脫貧戶吳壽祥在察看合作社流轉土地。(楊仁海 攝)

2019年1月21日,凱里市灣水鎮翁當村脫貧戶吳壽祥在籌資新建傳統養豬場。(楊仁海 攝)
“過完年,養豬場馬上動工建設。”吳壽祥信心滿滿地說,明年又請大家來殺年豬,吃刨湯。(楊仁海)

2019年1月21日,凱里市灣水鎮翁當村脫貧戶吳壽祥按照當地刨湯習俗送客人。(楊仁海 攝)